宁波首富村“全球500佳”:蓝天碧水可聚财

2008/6/13 22:03:21

    浙东四明山下,剡溪之畔,有一个被联合国授予“全球500佳”的生态村滕头。去年,这个只有296户人家787人的小村庄村民人均收入达15300元,是宁波首富村。
    走进滕头,迎面所见的是“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桔子林葡萄架,绿树成荫花果香”,一幅多彩多姿江南田园美景图。更令人称道的是,在滕头,家家安居乐业,人人向上争光,干群团结互爱,中国人世世代代向往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已成为今日滕头的真实写照。
    生态环保一票否决
    与邻村相比,滕头当初自然条件并不好,滕头地处剡溪下游,有三个多,乱石滩多烂泥塘多低洼地多,每逢台风梅雨季节,排水不畅,成涝成灾。当年曾有民谣:“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滕头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兴水利改造良田,用了整整15年时间投了43万工,铲除了136个坟堆沙墩,填平了29个河漕废塘,为便于连片统一规划,滕头人还忍痛将边远的好田熟田与人家的荒地杂滩调剂更换。用一把翘扁担,一双硬肩胛,硬是把1200多块大小不一的杂土荒地,改造成为200多块4亩见方沟渠纵横平崭崭的丰产田。
    十五载暑来寒往,滕头人在800亩土地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对土地珍惜呵护的那种感情也是旁人所难以体会的。滕头村的老书记傅嘉良说,现在大家都夸滕头人有远见会做生态保护的文章,其实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也要“保质保量原封不动”地传给后人,不能让子孙后代骂我们是败家子。为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资源,在滕头村,田边路边种上的是桔树果树,河塘里养鱼养鸭,水渠上面架起了葡萄架,连田里输水渠道也采用地下暗管填埋,上面可以照样耕地。可以说,滕头人几乎把每一寸能够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了。
    适应“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潮流,滕头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逐步兴办了服装、五金、花木、园艺等一系列工副产业。令人敬佩的是,滕头人有难得的长远眼光,从一开始就立下了“五抓五不忘”的规矩:抓工业,不忘农业;抓钱袋子,不忘脑瓜子;抓物质文明,不忘精神文明;抓先富,不忘共富;抓发展,不忘生态环境。
    他们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会组成人员既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有村民小组长、妇联共青团代表,还请来上级环保部门的专家当顾问,环委会掌有“一票否决制”的生杀大权,任何项目都要经环保论证许可方可落户。早些年有位外商打算在滕头村投资1000万元兴办造纸厂,技术、销路都不用愁,一年至少可给村里上交300多万的利润,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利益诱惑,许多人看成天上掉下了香饽饽,但滕头村环委会几经讨论,取消了这个项目。近10年,滕头人先后否决了23个有可能污染的项目。
    从滕头向西而溯是浙东著名的剡溪,上游一直挖沙不止,下游浊水泛滥,河渠受到严重污染,滕头与上游几个村子商量,化了10几万元把采沙设备全部买下来,每年补偿上游村子的经济损失,还将从事采沙的18个村民招收安置到滕头村工作。今年43岁的永丰村民黄华尧告诉记者,在剡溪挖沙不但有污染还影响堤坝安全,附近群众都很有意见,我们也觉得不好,但是我没有别的手艺,不挖沙怎么养家糊口。这次滕头村把我们收编招工,我在旅游公司当检票员,一个月有1200多元的收入,比当挖沙工风里来浪里去遭人责骂,真是换了新天地。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滕头人精心保护的生态型良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成了招财进宝的聚宝盆。3年前,经奉化市农林局牵线搭桥,国际著名的生物工程企业日本大和种苗株式会社前来实地考察,调研分析滕头水土及村里自己培育的南瓜萝卜等种苗,日本专家最初一脸严肃,一圈走下来绽开了笑脸,他们通过翻译告诉说,这几年跑了中国和东南亚好几个国家,滕头是“大和”公司最为满意的育种基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签下了300多亩种苗培育基地的合同,第二年又增加到639亩。
    随后慕名而来的是台湾绿手指生物有限公司,他们也是看中滕头环保无污染的风水宝地,开发引进百合、网文甜瓜、樱桃小番茄等新品种,主要供应华东市场和外销出口,产品供不应求。滕头村还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准的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运用当今最前沿的高科技“生物克隆”技术,开发改良奉化芋艿头、尚田草莓、日本兰花、非洲菊等名优特农产品和花卉植物,同时,还与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同行合作,采用人工套袋授粉、脱毒炼苗等最新技术,培养南瓜、西瓜、甜椒、玉米、甘蓝菜等优秀种苗,出口外销。
    先进的生物技术使滕头绿色产业如虎添翼,如采用组织培养法,一只百合球的细胞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成长为100万只,且无品种退化变异之虑。村农业公司总经理傅平跃介绍说,现滕头开发的种子种苗,平均每亩地可出产值2万元,效益比“大路货”种植要提高10倍。滕头人还把锦绣田园开发成农家风情生态旅游区,开辟了植物工厂,花卉世界,种苗基地、盆景园等几十处生态景点,集“精品、高效、创汇、观光”于一体,进一步提升绿色产业和环保生态带来了附加效益。
    做绿色文明的传播使者
    前些年,邻县有个村因道路拓宽,要砍掉路边已成林的樟树,这些樟树生长了10年几十年,大的有碗口粗,傅企平听说后十分心痛,他找来村干部商议,一定要千方百计把这些树保留下。于是村里连夜派车赶到工地,化了6万元救下危在旦夕的樟树,共有500株之多。接着他们又与当地驻军商量,一起组织“将军林”植树活动。如今,“将军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成为滕头人珍爱绿色生命的生动见证。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滕头生态环保之路该如何走,滕头村党委书记、滕头集团公司总裁傅企平对记者说,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宏扬绿色理念,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首先,奉化是花木之乡,我们是乡土企业,我们人才、技术等资源大都在农业园林领域,从农业、农林、苗木、植物开发到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多品种,循次渐进,梯度开发绿色产业,这样的发展模式,风险较小;其次,绿色产业是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才刚刚起步,我们具有先发优势;其三,通过绿色产业的拓展,可以进一步提升打响“全球生态500佳”的品牌,推进滕头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经过几年精心经营,现滕头已在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省市建立了25000亩的园林基地,苗木逾1000余种,面积规模居全国第一。滕头园林基地主任李振斌介绍说,他们聘请一批国内有影响农艺园艺专家担任设计师,探索总结了一套独特的城市园林苗木的栽培工艺,很快打响了滕头苗木的品牌,如某一品种的常绿速生树种,全国各地积压达8亿株之多,而同一树种滕头市场销售计划已安排到第三年,仍供不应求。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滕头村园林公司即派出工程部进驻北京,很快接下了3000多万元奥运工程的绿化业务。滕头人承接园林工程项目,靠的是“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办事作风。一次滕头中标江苏某市的城市广场绿化工程,业主提出,广场树种要采用大山里的野生树木,滕头技术人员告诉他们,采掘野生树木不但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并且移植后“水土不服”,成活率很低,而滕头基地选择推荐的花木,是针对工程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包括噪声、汽车尾气污染等诸多因素考虑的,更适宜在城市里生长,工程成本也可降低,对方欣然接受。去年以来,滕头园林公司先后承接宁波高教园区绿化、慈城古县景观、杭州新湖滨景区树林移植、义乌江滨绿廊主题公园等众多有影响的绿化园林工程。随着园林园艺产业的发展,滕头公司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2200个就业岗位,支付各种报酬1980多万元。在滕头园林基地打工的农民兄弟高兴地说,滕头生态品牌也是我们共同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