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平:要把盆景摆上省委书记的办公桌

2008/6/13 22:05:02


    200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嘉兴市海盐县调研,召开了全县10个行政村负责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座谈会。会上,一位女村民委主任的发言一下子使原本有点拘谨的座谈气氛宽松起来。她说:“我们要把江渭村的苗木生意做到省委省政府,把盆景摆上习书记的办公桌!”“要让村民的钱袋子再鼓起来”。她就是海盐县于城镇江渭村村委会主任唐惠平。
    今年38岁的唐惠平2000年8月由一名小学代课教师转行成为江渭村的妇代会主任,2005年8月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唐惠平是村民感激的致富带头人。2003年,她和丈夫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开始饲养比较畅销的纯种猪,品种改良,利润明显提高,养殖户纷纷效仿。她毫无保留地把饲养技术传授给大家,并聘请了畜牧专家举办多期培训班,组织养殖户去苏州、上海等地开拓生猪批发市场,并与嘉兴“菜篮子工程”、海宁食品公司合作,在村里建起生猪养殖基地,减少养殖户的风险。目前,江渭村年出栏生猪从6000多头猛增至15000多头,年产值近2000万元,仅此一项就使村民增加收入240多万元。她还是全村生态农业的示范者。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周围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重,心里焦急的唐惠平2002年在自家率先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沼气池,合理利用猪粪,走生态养殖之路。在她的带动下,所有的规模养殖户都建起了沼气池,产生的沼肥用作种植苗木的肥料,多余的沼气无偿提供给其他农户使用。江渭村因此被命名为省级“猪——沼——苗”生态示范点。
    2001年,唐惠平外出学习时偶尔看到,宁波、萧山等地的苗木种植业红红火火,而自己村里的苗木种植也算是历史悠久,却日渐萧条。于是,她毅然背上几十只自己包的粽子,外出为苗木种植户寻出路。累了,搭乘货车,饿了,啃几口粽子,晚上借宿在农户家里。就这样,她跑遍了嵊州、绍兴、萧山等苗木种植地,学习到了苗木的插扦、嫁接等技术。在村领导的支持下,2002年5月,她在村里组建了苗木协会,把种植户团结起来,引进优良品种在种植户中推广。苗木种植态势良好的村民们遇到销售难题,又来找到唐惠平帮忙。看着村民们企盼的眼神,她请县电视台为江渭村拍专题片,做宣传广告;请省林学院的教授实地指导,分析市场销售形势,避免盲目跟种;请网络公司为江渭村苗木协会制作网页,进行网上销售,鼓励农户与园艺公司签订回购合同,降低种植风险等等。虽说她家也种了8亩多的苗木,但她总是先推销别人家的,自己家的以后再说。2005年,江渭村的苗木产销两旺,协会也提升为苗木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户入社。目前,全村共有苗木种植户37户,苗木营销户4户,园艺公司3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70多亩,扩大到400多亩。
    当选为村民委主任后的唐惠平,视野更加开阔。在她前几年奠定的效益农业的基础上,江渭村确立了“生猪饲养”“水产养殖”“苗木种植”为主的三大产业。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明细册,这是唐惠平与种养户们的“连心桥”,每家的苗木种植和生猪养殖户的种养情况详尽清楚。2005年6月,村苗木协会提升苗木合作社后,以合作社+公司+种植户的模式将该村的苗木推向市场,6-12月,合作社承接大小绿化工程20多项,产值近百万元,为种植户销售苗木7万余株,与2004年相比,净增产值20多万元。但是,她作为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却从没有在合作社拿过一分钱。看着江渭村的苗木产业这篇文章越做越大,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唐惠平乐在其中!
    农村的环境整治一直是摆在这位女村官和村干部面前的难题。田间收割后的大部分稻草放火燃烧掉,搞得天空烟雾茫茫,路边的树木被烧死,路人骑车经过烟雾缭绕,能见度低,安全得不到保障。她从县农经局得到一个信息:一种叫秸秆气化炉的农村新型燃具可将废弃的乱草乱柴利用,代替原来的土灶,不仅清洁,而且省工省力。经过实地考察,在她的领导下,江渭村投入5万余元,进行浙江省首个生物质气化炉的试点工作,县镇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在使用,清洁了环境,节省了资源,村委会班子决定,待气化炉各方面技术进一步改进成熟后再进行全村推广,有效地改善村庄脏乱的面貌。
    几年来,心里总装着全村老百姓的唐惠平,也因此得到了许多荣誉,2003年作为省百名“双带”好党员受到省委表彰,还被评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市妇女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又被推荐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