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增加1千万亩 贵州森林增长速度全国第一

2008/6/13 22:14:01

    昨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经过加快退耕还林、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治理、天然林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使我省各地山头地块多数都披上了绿装,“十五”期间,我省森林面积增加了1千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了5个百分点,增加速度列全国第一。
    据了解,石漠化是我省广大山区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典型现象,由于石漠化地区严重缺水少土,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使农民群众长期难以摆脱贫困,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五”时期,我省以林业六大工程为依托,以高山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石山和砂石山为重点,加大了封山育林力度,共完成封山育林984万亩,有效增加了石漠化地区的森林植被,改善了石漠化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
    同时,坚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加快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从2000年以来,我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营造林1587万亩,工程建设涉及全省86个县,不但让191.6万农户从中受益,也使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据初步监测分析,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00平方公里,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已从退耕还林前的3121吨/平方公里/年减少到76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了75.6%,平均每亩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7吨。
    据介绍,相关部门还把城乡绿化一体化作为构建造林绿化新格局、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设旅游大省的重要手段,努力为城市营造“生态屏障”。增强城乡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十五”期间,我省贵阳市、遵义市等城市分别获得了“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的城市形象。
    另外,我省还坚持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到造林绿化事业之中。“十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新建义务植树基地513个,续建211个。每年有530多万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年义务植树2500多万株。绿化铁路里程360公里、高等级公路970多公里,国道省道3200多公里、县乡道1430多公里,河渠1200多公里,形成了一批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绿色风景线。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了营造林29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81万亩,封山育林984万亩,并且平均每年以近600万亩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