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巧仙:做生意,我总能够先走一步

2008/6/13 22:17:16


    8月8日电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黑色大棚一个紧挨着一个。在盛夏烈日下,大棚的幕墙金光闪闪……
    这里就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之一。在500多亩种植基地上,栽培着1500万株铁皮石斛。
    “等这些石斛都长成这样了,一丛就值七八十块钱呢!”一位操着义乌特色普通话,又长得非常干练的女子,指着一垄垄田地上的像冬青树般叶子的“草”告诉记者,这就是有“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这位女子就是这片基地的当家人,浙江森宇控股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俞巧仙。
    “做生意,我总能够比别人先走一步!”俞巧仙显得特别自信。早在十多年前,她就因为做皮蛋生意,而在深不可测的义乌商海成为一位响当当的“皮蛋仙子”。而在近几年的商海沉浮中,她又成了800多个品牌保健品的代理。
    “代理别人的品牌,再多总是别人的!”而进入铁皮石斛产业,开创“森山”品牌,成了俞巧仙如今的事业。
    皮蛋中挖出第一桶金
    记者(以下简称记):俞总,现在很多人都是因为铁皮石斛而认识你的。但在义乌你曾是赫赫有名的“皮蛋仙子”,这是因为你皮蛋卖得好,还是人长得漂亮?
    俞巧仙(以下简称俞):呵呵……(爽朗地笑了笑)我应该是做皮蛋起家的。1983年我初中毕业,读不起书了,就跟着金华的师父学做皮蛋。
    那时候,我跟本没有“每天工作八小时的概念”,拼命学习做皮蛋的技术。这样1个多月以后,我就很快从徒弟变成了师傅,而且每个月能够赚80块钱。那时候很多人都非常羡慕我,说县委书记的工资都没有我高。
    俞:没有。我帮人做了一年多的皮蛋后,就去厂里当工人了。虽然那时候我赚的钱很多,但总希望自己有个居民户口。因此,我就想通过当工人把自己变成一个居民户。可没几个月,我就不干了,自己跑回家做皮蛋生意了。
    记:观念怎么一下子改变得这么快?
    俞:你知道,那时候居民户对于很多农村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我也是觉得机会难得,才去“换”居民户的。可我到了工厂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出来创业,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情。
    记:所以你就成了“皮蛋仙子”?
    俞:因为我会做皮蛋,而且做皮蛋生意所需要的成本并不是很大,就自然做起了皮蛋生意。当时,我先是挨家挨户收鸭蛋,加工成皮蛋后,挑到十几里路外的城里卖。等生意慢慢做大后,我又到农村的代销点和城里的副食品商店推销,让店家代销自己的皮蛋。
    1987年,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一问世之后,我就在其中的副食品市场摆起了摊位。刚进副食品市场时,摊位摆在水泥台上,每天不等天亮,就得拉着一车的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收摊。那个苦,就不用说了……至于“皮蛋仙子”的叫法,可能是因为我名字中有个“仙”字吧。
    摆摊总是先人一步
    记:你在小商品市场的摊位一直都是卖皮蛋?
    俞:刚开始三四个月就是专门卖我自己生产的皮蛋。后来觉得这样太浪费摊位资源了,慢慢地其他产品也出现在我的摊位上。俞:刚开始的生意确实好做,但几年之后,我的摊位跟其他人比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大家竞争也非常无序。我觉得要想做大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1990年,我跟一帮温州人到了广州,发现那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我一下子就觉得这就是我自己摊位的特色所在,因此把所有身边的钱换成了各种新奇的商品,一到义乌便被一抢而空。可以说,现在义乌市场上很多流行的小商品都是我最先卖的。
    记:凭借义乌人的智慧,你的这一招肯定一下子大家都学会了。
    俞:是的。当别人都卖新奇的商品时,1993年我走上了品牌产品的代理之路。刚开始的时候是替一些小的品牌在义乌代理。1995年3月,我只身赶往成都,参加年度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成功地将“金日”、“万基”两个品牌的全国总代理权揽入怀中。
    到现在,我代理的各类保健品品牌有800多种,可以说只要你能想出的,我都有代理,这一块至今都是我们森宇集团的主要产业之一。
    记:品牌代理这一块应该不太会有人跟你竞争了,本来你应该可以安安心心做这个吧。
    俞:但我觉得代理商做得再大,主动权仍然在厂家手中,最终还是要看人家的脸色;就像自己帮人家带孩子,再多也是别人的。而且,随着厂家直销、连锁配送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我在1997年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深圳今之康保健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