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荞麦

2007/12/14 15:01:00

赤地利
 种中文名:赤地利


【药 名】:赤地利


【拼 音】:CHIDIL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蓼属赤地利植物之根。


【功 效】:解毒止痢、破血止血、燥湿止带。


【主 治】:用治赤白冷热诸痢。用治跌打损伤瘀血出血者。用治湿热带下赤白者。


【性味归经】:苦,平。无毒。入肝、脾、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


【别 名】:山荞麦(《图经本草》)、赤薛荔(《本草纲目》)、五毒草、蛇茧、五蕺(《本草拾遗》)、杠板归(《和汉药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二月八月采集,得细锉用,蓝叶并根同入生绢袋盛之,蒸一伏时,去蓝晒用。


【拉丁名】: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Thunbergianum, Meisn


【考 证】:始载于《图经本草》。



[相关文献]


1
[历史]
金荞麦名见《植物名实图考》,误冠以“赤地利”之名。吴其濬曰:“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茎柔披靡,不缠绕,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其根赭硬......"观其附图与现时药用金荞麦一致。


《草本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载有“开金锁”。《草本从新》栽:“产江浙,叶如萆薢,高三四尺,根如首乌而无棱,肉白色而无纹,略似菝葜而无刺,”亦即指此而言。


本品看来并非是《唐草本》的“赤地利”,因《唐草本》、《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载赤地利是蔓生,而且《证类本草》“华州赤地利”的附图也显然和金荞麦不同。


2
[五毒草的本草考证]
五毒草载于<本草拾遗>,后诸多本草学虽有记载,但皆存混乱之象,<本草纲目>在赤地利项下李时珍曰:"五毒草即赤地利."这一结论对明以后的本草学影响较大,以此延误至今,莫衷一是,现考证如下.


3火炭母,蓼科。别名:赤地利,乌炭子、火炭星、黄鳝藤、晕药、白饭草、野辣蓼、乌饭藤。
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有短柄,叶柄基部两侧常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常早落;叶片卵形或短圆状卵形,长5~10cm,宽3~6cm,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常有紫黑"V"形斑块,下面有褐色小点;两面无毛,有时下面沿脉有毛;托叶鞘膜质,斜截形。花序头状,由数个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或圆锥花序,花序轴密生腺毛;苞片膜质、卵形、无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在果时稍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三棱,黑色,光亮。花果期全年,盛期8~9月。
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生于河谷,水边湿地。
全草药用,味微酸,涩,性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相关信息
  • 山荞麦 2007-12-14
  • 山荷叶 2007-12-14
  • 山杜英 2007-12-05
  • 山合欢图片/山合欢照片 2008-11-27
  • 山棕图片/山棕照片 2008-11-12
  • 山栀子图片/山栀子照片 2008-11-11
  • 山玉兰图片/山玉兰照片 2008-11-11
  • 山杜英种植技术 2012-4-20
  • 山上种植杨树 2011-7-11
  • 山杜英铜绿金龟子 2011-1-21
  • 山杜英栽培要点 2011-1-19
  • 山杜英栽培技术 2011-1-18
  • 山葡萄的栽培技术 2011-1-01
  • 山葡萄人工栽培技术 2010-9-21
  • 山棕的资料 2010-8-24
  • 山榆的基本信息 2010-8-24
  • 山杜英育苗技术 2009-4-02
  • 山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2008-6-11
  • 山乌桕播种育苗 2008-4-01
  • 山荷叶图片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