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地被植物呼唤理性回归

2007/12/23 21:41:00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被植物增加了城市绿地的绿量,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并通过丰富乔、灌、草的层次和稳定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其重要性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然而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城市在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中,愈来愈多地出现了滥用和标新立异的现象,距离应用地被植物的本意愈来愈远。有感于此,作者呼吁:应重视地被植物的理性选择,防止出现反生态、反自然的做法,以利于地被植物这一新兴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仅以此文与同行业者商榷。
    
    一、回归地被植物的绿色本质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自然生长高度或者是修剪后高度在1m以下(以前国内多认为在50cm以下,而国外则普遍认为在1.2m以下),最下分枝较贴近地面,成片种植后枝叶密集,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并具较强扩展能力的植物,包括木本、草本、藤本及多肉植物。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被植物如萌蘖性强的灌木、草本和藤蔓类植物之外,其它如低矮的花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或通过密植达到作为地被植物应具备的条件,均可以当作地被植物来应用。
      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大量引进地被植物的新品种,尤其是彩叶类地被植物,但其品种选择和应用中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花叶类园艺品种大多需全光照条件,否则其长势不良,且花叶性状将逐步丧失,而在目前普遍夏季高温干旱的城市绿地,越夏浇水管理相对困难,因此一些叶形较大、叶片较薄质的花叶种,其蒸腾作用强、失水快,容易引起叶枯焦,即便在林缘、疏林下配置也可能引起灼烧现象,如花叶玉簪、花叶锦带花、花叶节骨木等。其次,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江南地区,尤其是梅雨季,植株往往生长表现不理想,环境过湿易引起腐烂,叶枯、叶烂后的群体景观效果不佳,如金叶过路黄、多花筋骨草、银香菊、绵毛水苏等。此外,尽管某些彩叶类地被植物在局部地区配置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但不适于大面积栽植,如花叶杞柳、紫叶酢浆草、花叶美国薄荷等。
      更为重要的是,彩叶类地被植物能形成炫耀亮丽的植物景观效果,但如应用过多,则难免过于花哨,容易引起视觉疲劳。随着人们绿化观念的回归,今后将更为注重自然的绿色,因此应慎重选择彩叶植物,尤其在大面积进行的园林地被应用中。
      对于地被植物彩化、亮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倡今后应大量应用观花类的地被植物,如宿根美女樱、宿根天人菊、美丽月见草、常夏石竹、地稔、二月蓝、蝴蝶花、马蔺、白芨、中华蟛蜞菊、旋覆花、岩白菜、蛇莓等。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和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适应性和观赏价值特点,以期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
    
    二、回归地被植物的乡土本色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仅种子植物就超过25000种,柏科、杨柳科、紫茉莉科、芍药科、小檗科、蔷薇科、豆科、黄杨科、卫矛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木犀科、夹竹桃科、禾本科等科中均有许多优秀的地被植物,而大多数的一二生草本及宿根草本也可用于地被,加上蕨类植物,其数量应超过种子植物的半数,但目前应用在园林中的却很少,而且种类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和代表性。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各城市园林中,常用地被植物的种类不超过200种,而各地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一般少于100种。
    上海、杭州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成立草坪地被课题组,开展地被植物的品种筛选工作,并在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进行广泛的园林应用。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杭州城市绿地中已有的地被植物种类共计144种,隶属于53科,其中草本87种,灌木45种,藤本12种。然而,资料显示,浙江省可作地被植物用的植物种类达469种,适宜作地被植物的野生植物种类有还寒莓(Rubus bucrgeri)、剪夏罗(Lychnis coronata)、瓜叶乌头(Aconitrm hemsleyanum)、还亮草(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山酢浆草(Oxalis graffithii)、庐山小檗(Berberis virgetorum)、杨梅叶蚊母树(Distylium myricoides)、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等。地被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丰富园林景观,营造本地特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前景十分广阔。
      国内有关地被植物野生资源的调查整理工作卓有成效,如1982 年曾对秦岭南坡活地塘等地区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对23 科51种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种类的生活型、花期、花色、植株高度、幅度、分枝情况和园林应用作了研究和评价;1987年上海植物园对在上海应用的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调查,大力推广应用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连线草(Glechom aradicans)、蛇莓( Duchesnea indica)、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野豌豆(Vicia cracea)、短叶决明(Cassia leschenaultiana )、天蓝苜宿( Medicago lupulina) 等,并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价值进行了观察和研究;1988年对重庆市园林地被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地被植物有86 科278属429 种。2003年对浙江省丽水57科139种乡土植物进行了调查,证实该地区野生资源丰富,应用广泛;2006年对北京市及周边6省2市进行野生草本地被植物调查,成功引入野生地被植物44种,分属16科,其中具有较高观赏加之的有20种,如马蔺、矮紫苞鸢尾、丝石竹、匍枝萎陵菜、蛇莓、披针苔草、紫菀、连钱草、百里香、小花萱草、金荞麦等。乡土地被植物抗逆性强,栽培简便,管理粗放,是提高绿化水平的经济有效途径。
    
    三、回归地被植物的自然属性
      随着园林地被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发展,通过密植来达到铺地效果的植物种类、品种愈来愈多。但从植物的生态效应和地被植物的本义出发,今后还应加强藤本植物、常绿类丛生矮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应用,真正通过植物的萌蘖、蔓生、丛株等自然属性来达到园林铺地的目的,也是符合景观植物生态配置的要求。传统的低矮及匍匐地面的木本与藤本植物有匍地柏、八角金盘、箬竹、菲白竹、络石、薜荔、枸杞、蔓长春花、扶芳藤、金银花、吊竹梅等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地被植物的密集片植方式在局部地区配置也是可行。如春鹃、日本栀子、吉祥草、麦冬等在林下、路缘等的片植,给人以一种充实饱满、步移物换的感觉。同时,在大面积的单色地被如沿阶草、吉祥草等林下,以金边阔叶麦冬、黄斑大吴风草、斑叶蜘蛛抱蛋等彩叶植物,或石蒜、白穗花等冬绿型草本植物进行混种点缀,能够很好地解决色彩单调和植物枯萎之后的潇残景象。地被植物在与其他类型植物配置时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大空间使用枝叶较大的种类,小尺度使用枝叶细小的种类,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衬托,在巧妙进行色彩处理的同时掌握株型、品种等要素在完善铺地效果上的作用。
    
    四、回归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指遵循地被植物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光照、水份、土壤等条件的需求,对地被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选定某一地被植物之前,必先了解其生态习性及生长速度,如地被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旱、抗热、抗寒、耐湿、耐荫及耐酸碱程度等。了解这些适应性之后,就可选择适合该地立地条件的植物种类,然后估计生长速度、充分成长之后占有的面积,以计算达到完全覆盖地面所需时间。
      杭州传统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配置是经典的。特别是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太子湾等景区更是极富特色。在林下,主要应用耐荫和耐贫瘠性比较强的常春藤和沿阶草等常见种,适应性好,生长强健,覆盖密集,能抑制其它杂草的生长;同时由于其较深绿的色彩,能够起到加强林深的效果。传统绿地中的地被植物配置相当细腻,手法多样。除了在台阶、石隙间种植地被植物外,还在池塘、小溪等的山石驳岸上配置常绿的络石、薜荔、扶芳藤、常春藤等蔓生植物,与岩石固有的“漏、透、瘦、皱”相得益彰,并根据它们的置叠手法,结合一些小乔木和灌木,形成了极富情趣的小品。在处理水岸边缘时,较多地应用了湿生植物和蔓生植物,如蝴蝶花、蔓长春、云南黄素馨等。千屈菜或几株一丛植于浅水之中,或列植于水缘及岸边,结合岸石和置石,随着坡岸起伏变化,造成了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在宽阔的缓坡水岸边缘,以蝴蝶花、黄菖蒲等饰边,以大雪松为背景,以草坪为衬托,散种几株鸡爪槭,适当点缀几丛美人蕉和花叶芦竹的植物配置,隔岸相望,景色可人。值得注意的是,杭州西湖风景区原有成形的林带植被条件优越,尚且重视传统和蔓生类地被的应用,避免一味密植,很多新建绿地更应加强注意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
      由于目前地被植物的种类和品种繁多,园林设计与绿化建设人员需充分认识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既有理性又能充分展现艺术化地选择与应用园林地被植物,从而达到本色、自然、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