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南天竹 |
别名: | 天竺,南天竺,竺竹,南烛,南竹叶,红杷子、蓝天竹 |
科属名: | 小檗科南天竹属 |
拉丁学名: | Nandina domestica |
性状: | 灌木 |
株高: | 高50-100厘米 |
花期: | 春(3-5月) 夏(6-8月) |
耐寒性: | 半耐寒(0℃以上) |
耐阴性: | 半阴性 |
内 容 | |
【产地及分布】:原产我国及日本,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陕西、河北、山东及台湾各省均有分布。现各地广为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株高2m,大者可及3~4m,丛生而少分枝,幼枝常红色。2~3回羽状复叶,互生,中轴有关节,小叶椭圆状披针形,长3~10cm,先端渐尖,其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花小,成顶生圆锥花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经霜不落。常见变种与品种有玉果南天竹(cv.Leucocarpa),细叶南天竹(cv.Capillaris ),五彩南天竹(cv.Prophyrocarpa)。 【观赏期】:花期5~7月,果9~10月成熟。 【习性】:一般生活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饿环境下;喜半荫,最好能上午见光、中午和下午有庇荫;便在强光下亦能生长,惟叶色常发红;耐寒性不强。对水分要求不严;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土壤;生长较慢。 【繁殖及栽培管理】: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秋季果熟后采下即播,或层积少藏至次春3月播种,播后一般要3个月才能出苗。芽萌动前或秋季分株。新芽萌发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扦插。苗木移植于春、秋两季均可。幼苗需设棚遮荫。幼苗生长缓慢,第一年高3~6cm,3~4年生高约50cm,方能开花结果。栽培土壤要保持一定湿润,花期浇水不要过多,以免引起落花。追施薄液肥、注意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危害。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应用】:茎干丛生,枝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更有累累红果,经久不落,实为赏叶观果佳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宜全植于庭院房前、疏林下、草地边缘或园路转角处,由于其耐阴,也可配植在树下、楼北。在园林中常与山石、沿阶草、杜鹃配植成小品。北方寒地多盆栽观赏,常剪取枝叶和果序与盛开的腊梅、松枝一起瓶插,比喻松竹梅岁寒三友,供室内装饰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