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肾蕨 |
别名: | 篦子草、蜈蚣草、石黄皮、圆羊齿 |
科属名: | 肾蕨科肾蕨属 |
拉丁学名: | 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 |
性状: | 蕨类. |
株高: | 高50-100厘米 |
花期: | |
耐寒性: | 不耐寒( 5℃以上). |
耐阴性: | 半阴性 |
内 容 | |
形态特征:中型陆生或附生蕨类。株高30-80cm,根状茎有短而直立的主轴和有从主轴向外生出的匍匐茎,匍匐茎从叶柄基部下侧向四面横走,并有许多须状小根,其分支及地下有肉质块茎的顶端能形成新的幼株。叶丛生,直立,光滑,仅上端略拱垂,长披针形,长30-70cm,宽3-5cm,一回羽状,深裂,羽片40-80对,羽片耳状偏斜,边缘有锯齿,孢子囊群肾形,生与叶背小脉顶端,故称肾蕨。
分布与习性: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和日本分布较多。在我国分布于福建、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浙江和台湾等地。生于溪边林下或岩石缝中或树干上,野外成片分布。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也怕暑热,生长适温20-22度,冬季室温应保持在10度以上,但其在5度以上即可越冬而叶色不变。肾蕨最喜明亮的散射光,夏秋季以遮光60%、冬春遮光30为宜。畏强光,光线过强时易使叶片变黄。 繁殖:常采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大规模繁殖可采用组织培养。 肾蕨种类繁多,本属另有双齿肾蕨(N. biseroata (Sw.) Schott.)、高大肾蕨(N.exaltata (Sw.) Schott.)、毛叶肾蕨(N. hirsutula (Forst.) Presl)、迷你肾蕨(N.cordifolia)、波士顿肾蕨(N. exaltata cv. Bostoniensis)等种。是目前国内外栽培最广泛的观赏蕨类,特别是波士顿肾蕨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自阴暗至全阳,自潮湿至干旱均可良好生长,无论是室内盆栽还是户外露地栽培均可。而且其他肾蕨株形也十分繁茂潇洒雅致,叶色碧绿光润,耐寒、耐阴性强,生长健壮,管理方便,大多也以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室内观叶植物。适宜做中型盆栽,可用于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用于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等,也可作各种说明牌和展览架下部的护脚。肾蕨的叶又是良好的插花材料,近年,欧美、日本将肾蕨加工成干叶并染色,以成为新星的插花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