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军:四年以前,上海最常见的是设计繁复精美的模纹花坛和花境,施工和养护成本高,漂亮的花纹和过于艳丽的色彩有时会令人觉得烦燥。近年来人们对于这些人工痕迹过重的应用逐渐感到厌烦,开始追求自然而简单的效果,比如以小空间为基础发展自然式,或单纯的大色块色带,力求达到颜色丰富多彩,并与整个城市和谐发展。
朱仁元:最多的是片植,集中在公园里和景观要求高的地区。而在那些景观要求一般的地方,还是大色块色带最为普遍。
包志毅:从地点上来说,公共绿地应用最多。从种植形式上说,片植最多。我认为花境不能算作地被植物,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观赏效果,并且养护比较费时费工,而地被植物的首要功能是覆盖地表,并且管理粗放。
郑东清:片植、花境、公路上或公园里、公共绿地里都有种植。
安友丰:片植、花境、公路上或公园里、公共绿地都有,但品种除了草坪和宿根花卉以外其它种类都比较少,实际上宿根花卉在地被植物中应该是比较小的一部分,草坪面积在行业规范里也有规定不能超过一定数量。公路边有撒播二月兰和紫花地丁的,但显得比较单调。
马江生:我所在的北京及以北地区,地被植物应用以片植为主,花境次之。因为花境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设计和建设难度相对较大,应用面积较小,仅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和地段偶见。地被植物公园应用相对较多,公共绿地较少,公路上尚不多见。
李同水:地被植物的应用形式按其用途来看就应该用于片植,形成片植的地被植物才能更好的稳固土壤,防治风沙。
刘坤良:在道路上、公园里和居住小区内,片植、花境的形式都有,其中片植占大部分。在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力推花境的应用形式,追求自然野趣和季相变化。
王海英:应用形式非常丰富,片植和花境均大量应用;以地被植物营造的景观在北京地区随处可见。
陈少萍:在珠海地区的城市绿化,地被植物的应用形式主要有片植,植物有红背桂花、黄金榕、大叶红草、花叶假连翘、美人蕉、宿根草花、蜘蛛兰、鹅掌藤、台湾草等;应用于公路两侧的地被植物有台湾草、吊灯大红花、黄金榕、花叶假连翘等。应用于公共绿地的地被植物,以色块为主,在珠海种植的主要有红背桂花、黄金榕、大叶红草、花叶假连翘、美人蕉、宿根草花、福建茶、蜘蛛兰、鹅掌藤、台湾草等。福建茶多用于绿篱,其它大部分植物是做大色块种植。
胡海强:北京地区已经从传统的大色块应用形式向精细的栽植转变,今年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及环路绿化带中用一两年生草花和宿根花卉品种相结合。公园中的应用也非常广,如北京植物园、颐和园、太阳宫公园、朝阳公园等。还有北京周边各个别墅小区的业主们每到周末开车到苗圃亲自挑选适合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