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品种介绍

2007/12/17 21:08:00

品种介绍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披针形,直或微变,叶深绿色;枝及树皮红褐色,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早春开放;雄球花为具柄、基部有鳞片的头状花序,有雄蕊 6~14,盾状,每一雄蕊有花药 4~9 个;雌球花有一顶生的胚珠,基部托以盘状珠托,下部有苞片数枚;种子坚果状,球形,着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当年成熟。皮肉质鲜红色,貌似果实,生于深绿色的叶腋中,颇为美丽,因种子红色,大小如豆,而得名红豆杉。由于树干心材紫赤褐色又名---紫杉(紫杉因此而得名)。
  红豆杉属植物为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块分布。其天然更新方式有两种:种子繁殖和无性系萌芽繁殖]。可能由于物种间隔离(是散生于林中)或花时不遇(雌雄异株、异花授粉),使传粉受精受阻,种子产生数量少。其种子假种皮味甘甜可食,鸟类、动物也取食],使残存种子数量更少。另一方面,其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即使正常萌发,形成的幼苗抗逆性差,成活率也很低。显然红豆杉属植物靠种子繁殖,扩大种群、拓展生存空间的策略是行不通的。比较而言,萌芽繁殖成活率高得多,能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利用资源和空间上,得益于母体提供充足的物质和能量而具有明显的整合作用 (Intergration),但这也只能就地维持种群而不能扩大种群。因此,红豆杉属植物天然更新能力弱。上述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了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分散性、有限性及发展的难度,这也正是其珍稀濒危的客观内因。 红豆杉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全世界有 11 种,红豆杉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但属亚洲的储量最大,其中中国的红豆杉就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而云南的红豆杉储量又是中国最多的。我国红豆杉主产于长江、秦岭以南和东北东部 地区,多零星分布于各地森林杂木中,我国有: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云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 walli chiana Var Mairei),又名美丽红豆杉。东北红 豆杉(T cuspidate)。美国是育种及栽培紫杉最多的国家,其栽培树种有:短叶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欧州紫 杉(T baccata),加拿大紫杉(T canadensis),浆果红豆杉。  
  太平洋紫杉(又名太平洋红豆杉)。分布在阿拉斯加东部沿海岸至Monterey海湾、加利福尼亚、洛基山区域等。太平洋红豆杉是目前本属中含较多紫杉醇的树种,每株100年生的树约可萃取300mg的紫杉醇,而治疗一位病患需要用到1200mg,相当于4株100年的紫杉树。据Carver研究,太平洋红豆杉针叶紫杉醇的质量分数高于树皮,且树叶是可快速再生资源,不必砍树剥皮,对资源保护很有意义。



  1997年我公司首家由美国引进太平洋紫杉,经过在北京、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区栽培证明,太平洋紫杉耐寒性较强,温度在零下35度无一发生冻害,适应温度范围在-39-43度,适应于我国南方、北方及华北地气候,在我国各地区域均可栽培。土壤PH5-7,以沙瓤土、白土、黑土均可。太平洋紫杉抗逆性、抗病能力、适应性及紫杉醇含量都优于国内南方红豆杉、北方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等其他品种。太平洋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稳定,1年生苗即可用于制药,这是国内其他同类品种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