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 Taxaceae
常绿小乔木,高5-15m。树皮红褐色,长条裂。种子扁卵圆形或倒卵圆形,杯状假种皮红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安徽,生于海拔1000-1200m处的山地。
曼地亚红豆杉( Taxus media ),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 T.cuspidata ,父本为欧洲红豆杉 T.baccata ,在美国和加拿大生长发展已有 80 年的历史。为灌木型,四季常青树,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修剪,耐寒,能耐 -25℃ 的低温。 1 、容易繁殖 . 红豆杉可用种子繁殖,但出芽较慢(需两年),现多用扦插繁殖 2 、生长快 . 实测年高生长 40--50 厘米,最高可达 60--70 厘米,为国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等)的 300--700% ,生长优势明显。 3--4 年生生物量积累为 300--400 克 / 株 * 年, 5 年生时产干原料 1 公斤 / 株,即可用于提炼紫杉醇。也就是说栽植 3--5 年即可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被称为 “ 黄金树 ” 。 3 、抗病虫能力强 . 经数年观察,尚未发现曼地亚红豆杉有规模化的病虫害发生
药用价值
以曼地亚红豆杉为原料提取的紫杉醇,具有极好的抗癌作用。自从美国化学家 Wau 和 Wani Mc 首先从太平洋红豆杉(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出紫杉醇( Taxol )并于 1971 年发表其化学结构以来, 80 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揭示出紫杉醇的抗癌疗效。经过临床药理和毒理实验,证明紫杉醇对免期乳腺癌、晚期卵巢癌、食道癌、鼻咽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头颈部肿瘤、上胃肠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都有显著的疗效,被誉为 “ 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 。 绿化观赏价值
曼地亚红豆杉 树形美观,树姿优美,四季常青,色泽苍翠。秋日,红色的果实在绿叶丛中辉映,鲜艳夺目。适宜在风景林中作下木配置和民间盆栽,通过人工修剪可变成圆形、伞形、塔型等多种艺术形状广泛栽种于道路两侧、庭院、公园及建筑物周围。现在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美国白宫花园、美国白金汉宫花圃内都有红豆杉的身影。所以曼地亚红豆杉是极其珍贵的、深受人们喜爱的绿化观赏和室内盆栽树种。也是正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
“ 紫杉醇 ” 含量
曼地亚红豆杉通过栽培选育已发展到 10 多个品系,其中由 Hickii 选育的 Taxus media cv Hickii 品系是美国 FDA (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可以用作提取 “ 紫杉醇 ” 的红豆杉之一。 4 ~ 5 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叶子和树枝中紫杉醇含量与生长 70 ~ 80 年天然红豆杉树皮的 “ 紫杉醇 ” 含量相当。天然红豆杉包括国内种在内的全球 11 个红豆杉品种,经权威机构测定,引种繁殖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与原产地基本接近,部分样品的含量还高于原产地,这表明国内栽培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没有降低。 国内红豆杉树种紫杉醇一般多分布于树皮中,即是说仅能从树皮中提取紫杉醇整个植株的利用率低。曼地亚红豆杉则是植株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仅枝叶的含量就达 0.03% ,根系更达 0.04--0.06% 。这意味着曼地亚红豆杉可全株用于提取紫杉醇,植株利用率高,其综合经济价值更高。
曼地亚红豆杉( Taxus media ),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 T.cuspidata ,父本为欧洲红豆杉 T.baccata ,在美国和加拿大生长发展已有 80 年的历史。为灌木型,四季常青树,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修剪,耐寒,能耐 -25℃ 的低温。 1 、容易繁殖 . 红豆杉可用种子繁殖,但出芽较慢(需两年),现多用扦插繁殖 2 、生长快 . 实测年高生长 40--50 厘米,最高可达 60--70 厘米,为国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等)的 300--700% ,生长优势明显。 3--4 年生生物量积累为 300--400 克 / 株 * 年, 5 年生时产干原料 1 公斤 / 株,即可用于提炼紫杉醇。也就是说栽植 3--5 年即可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被称为 “ 黄金树 ” 。 3 、抗病虫能力强 . 经数年观察,尚未发现曼地亚红豆杉有规模化的病虫害发生
红豆杉药用价值
以曼地亚红豆杉为原料提取的紫杉醇,具有极好的抗癌作用。自从美国化学家 Wau 和 Wani Mc 首先从太平洋红豆杉(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出紫杉醇( Taxol )并于 1971 年发表其化学结构以来, 80 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揭示出紫杉醇的抗癌疗效。经过临床药理和毒理实验,证明紫杉醇对免期乳腺癌、晚期卵巢癌、食道癌、鼻咽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头颈部肿瘤、上胃肠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都有显著的疗效,被誉为 “ 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 。 绿化观赏价值
曼地亚红豆杉 树形美观,树姿优美,四季常青,色泽苍翠。秋日,红色的果实在绿叶丛中辉映,鲜艳夺目。适宜在风景林中作下木配置和民间盆栽,通过人工修剪可变成圆形、伞形、塔型等多种艺术形状广泛栽种于道路两侧、庭院、公园及建筑物周围。现在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美国白宫花园、美国白金汉宫花圃内都有红豆杉的身影。所以曼地亚红豆杉是极其珍贵的、深受人们喜爱的绿化观赏和室内盆栽树种。也是正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
红豆杉“ 紫杉醇 ” 含量
曼地亚红豆杉通过栽培选育已发展到 10 多个品系,其中由 Hickii 选育的 Taxus media cv Hickii 品系是美国 FDA (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可以用作提取 “ 紫杉醇 ” 的红豆杉之一。 4 ~ 5 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叶子和树枝中紫杉醇含量与生长 70 ~ 80 年天然红豆杉树皮的 “ 紫杉醇 ” 含量相当。天然红豆杉包括国内种在内的全球 11 个红豆杉品种,经权威机构测定,引种繁殖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与原产地基本接近,部分样品的含量还高于原产地,这表明国内栽培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没有降低。 国内红豆杉树种紫杉醇一般多分布于树皮中,即是说仅能从树皮中提取紫杉醇整个植株的利用率低。曼地亚红豆杉则是植株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仅枝叶的含量就达 0.03% ,根系更达 0.04--0.06% 。这意味着曼地亚红豆杉可全株用于提取紫杉醇,植株利用率高,其综合经济价值更高。
一、 1年生红豆杉苗基本移栽技术
1.整地 移栽前先要整地,选择阴坡或半阴坡或日照短的沟谷地带(如房前屋后、荒坡空地、道路两旁等),整地要求深翻细整,注意对土壤害虫和病原的防治,但应注意保护根系,要及时除草尤为重要,移栽的前1周,要灌足底水,以保证土壤墒情良好。
2.移栽 移栽方法可采用穴植法,先用铲在确定株行距的苗床上挖出穴底部成圆锥形,圆锥的顶尖距离床面约5cm,将小苗的根均匀地伸展在穴底小圆锥表面,注意根要舒展,后轻压小苗根颈部周围的浮土,以土表与小苗根颈部持平为度,及时浇透水,使土与苗根密接,而栽培目的大多是采枝叶,因此,可以像菜园式地密植。
3.移栽后的初期管理 移栽后要有遮荫条件,可以用遮荫网,也可以用芦苇箔、草帘等,特别要避免中午暴晒,移栽后的初期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最好是喷灌、雾化效果好的尤佳,叶面喷水是保持移栽苗体内水分平衡的有效方法。
4.移栽苗的保护管理
a.小拱棚护苗:用塑料小拱棚调节温度、湿度、晴天掀开棚的两头农膜降温、换气,晚间盖平,3-4天给幼苗喷水1次,保持苗床55%-60%的湿度,并防鼠害。B.除草追肥:5-7月要中耕除草2-3次,结合中耕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氯化钾3-5公斤,兑水浇施或趁雨天撒施,也可叶面喷施0.25%的尿素与磷酸二氢钾。C.病虫害防治:红豆杉抗虫性强,病虫害少,偶有蜘蛛或蚜虫发生,可用敌敌畏、乐果一类农药喷杀防治。
5.注意事项 苗木邮寄到终点后,应立即解包,将苗木的根部投入清水池内浸水8-10小时,让苗木充分吸水,补充水分后栽植,利于成活,如当天栽不完,应就地假植,并浇足水分,栽一批取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