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杉培育技术与造林质量(一)

2008/7/3 13:36:1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针对低洼碱地、滩涂盐碱地资源丰富而缺树适种林木品种的实际,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了落羽杉属的速生、耐湿、耐盐碱品种的杂交选育,并选育出中山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山杉401(池杉×墨西哥落羽杉)两杂种无性系,经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证明它们具有速生、耐湿、耐盐碱、抗风力强、病虫害少、树干圆满挺直、材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

   


根据“九五”期间针对中山杉不同规格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的结果,中山杉造林可以采用二种规格的苗木:


1)中等规格或较大规格,带土栽植;


2)小规格苗裸根栽植。在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中却发现无论是采用带土苗或者裸根苗,中山杉造林成活率都比预计的要低,甚至达不到规定标准,给造林带来了难度也增加了成本。


   


  通过对海防林建设项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应用中山杉造林成活率难以提高的症结在于所用苗木的根系质量问题。由于当前中山杉仍主要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培育小苗,而中山杉系列品系在扦插育苗时普遍存在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生根难、生根率低,甚至有的品系生根率只在30%以内,并且即使可以发出新根并扦插成活的苗,其新生的根系一般都比较弱、少,而如果一般采用的苗床,扦插密度都较大时,使得每个苗木平均所占有营养空间小,如果环境条件控制技术跟不上会导致扦插苗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势弱,苗木瘦小,抗性差等状况。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成本和土地资源,小苗出圃后多数是直接移栽定植到苗圃培育工程苗。这样培育出来的中山杉工程苗可谓是有点先天不足,尤其会出现大量的中山杉 “独根苗”现象,用这样的苗造林,无论是采用带土球移栽还是裸根移栽,都很难成活。而且如果是带土球移栽,不仔细检验是独根苗是很难被发现的,致使给人一种错觉,认为中山杉不适合造林,种植技术要求高,难以保养维护等等,殊不知问题是出在中山杉培育技术欠缺而导致的根系发育不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