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红松异砧嫁接实用技术

2007/12/20 14:51:00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山脉,其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出材率高,易加工,耐腐朽,工艺价值很高。树脂、树皮、种子也有广泛的用途。红松种子含油率为25%,种仁含油率为70%以上,松籽油是食用和工业用的上好油料,松籽为食用干果,并能出口国外换取外汇。红松属半阳性树种,幼树耐庇荫,对大气温度较敏感,湿润度在0.7以上生长良好,在0.5以下生长不良。红松属浅根性,常生于排水良好的湿润山坡上。由于红松果材兼优,作为果材兼用林培育,不仅可以增加种子产量,提高红松林近期效益,为广大林农增加收入,亦能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


红松虽然对其栽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嫁接技术的成功运用,利用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完全克服了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高的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75年,在章古台沙地上,以樟子松作砧木红松作接穗进行嫁接试验,并取得成功。嫁接20年后,胸径达15.8cm,单株材积为0.101m3,分别是樟子松的117.8和146.4%,油松的121.0%和164.2%。球果单株果数14个,果重215克,单果籽数75粒,千粒重528.6克。毫无疑问,此项技术为半干旱地区发展红松人工林,提高防风固沙林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   砧木的培育


砧木培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造林地直接培育砧木,即在造林地按设计时的株行距栽植樟子松砧木,一般每穴栽植3株,待定植的砧木生长到能够进行嫁接时(5年生左右)进行嫁接。另一种是在苗圃地培育砧木,选择2年生健壮的樟子松苗,装入较大的塑料容器袋中,袋中的营养土要有1/3的有机肥,以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待容器苗生长到5年生左右时进行嫁接。第一种方法培育砧木的数量大,速度快,较为经济划算,但嫁接时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受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林相往往不整齐。为了避免上述缺陷,采用一穴3株定植砧木进行嫁接,待成活后,去掉另外2株,即可使林相保持整齐。采用容器袋培育砧木进行嫁接,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由于苗木集中,便于管理,且一次造林就能成功,因此被广为采用。


2   接穗的选择、采集和储藏


砧木的年龄是按照接穗的粗度而确定的,因为砧木和接穗的直径配合比是决定嫁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接穗应选择中壮龄林母树中上部无病虫害、生长旺盛的枝条。穗条长8~12cm,每10个穗条为1捆装入小塑料袋中,每个大塑料袋装10捆,然后放入适量的积雪或碎冰,封好后,运输到储藏地点进行储藏。储藏方法是挖深2.0~2.5m,长、宽视穗条多少而定的窖,底部铺上积雪或碎冰,一层接穗,一层积雪或碎冰摆放好,在最上一层接穗上面盖上碎冰后,再用锯末覆盖在上面,防止积雪或碎冰溶化。


3   嫁接


一般采用髄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根据嫁接时期的不同,可采取两种嫁接方式。①4月中旬,在头一年生长的老枝上嫁接;②5月中下旬,当砧木当年生枝条生长到15cm以上时进行嫁接。无论在老枝还是在新生枝上嫁接,都是取3月份储藏的接穗,去掉接穗下部的针叶,靠近顶芽处留2.0cm长度的针叶,穗长6~8cm,用嫁接刀将接穗剪口处削成马蹄形,从接穗的底部沿髄心向上切至距顶芽2.0~2.5cm处。砧木去掉针叶后,用刀从下沿形成层向上切削,长度应与接穗切口长度一致。然后将接穗与砧木贴严,用塑料条绑紧。30~45天接穗彻底成活后,距接口2cm处去掉砧木顶梢,以促使接穗快速生长。翌年4月初,解除塑料带,剪掉对接穗生长有影响的枝条,使接穗完全代替主枝生长。一般在当年生枝上嫁接,比在老枝上嫁接成活率要高出20%~45%以上。


4   栽植管理


具体方法同樟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