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水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水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历史及特点,水生观赏植物的繁殖及栽培管理,水生观赏植物在园林应用时的选择和配置。并根据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20余种常见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及各自的观赏特点。
关键词:水生观赏植物;种类;应用
人类的生命起源于水,人类对水的亲近与渴望之情是与生俱来的。近年来,随着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水景园频频出现于景点、小区。水景的建设离不开水生植物,各种水生观赏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水景在视觉上的美感和美学上的价值,还对净化水质,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
水生植物是指植株部分或整体浸没在水里,能适应水域环境的植物。水生观赏植物是水生植物的一部分,大多具有美丽的花朵或叶片可供观赏,如荷花、睡莲等。另外,有一些高等观赏植物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浅水或泥沼中生长,如花叶芦竹、美人蕉、马蹄莲等。根据水生观赏植物的习性,可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和沉水型。
1.1 挺水型
植物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发育,如莲、千屈菜等。
1.2 浮叶型
根状茎发达,花大、色彩艳丽多姿,叶色多变,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如睡莲、芡实等。
1.3 漂浮型
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上,如凤眼莲、大漂等。
1.4 沉水型
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叶多为狭长或丝状,如金鱼藻类。
2 水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历史
水生观赏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古时就有先例可寻。在秦、汉时就有长安县西南的上林苑,从樊川引水作池,池中布置各种水生观赏动植物。到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在城中营造园林,人工山水景成为潮流,凿渠引水,挖池筑山,种植莲荷,形成我国早期的以山水为主题取法自然的园林格式。唐、宋时期文人画家把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形成了写意山水园林,如以水生观赏植物定名的园林景点有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明、清时期一大批知名诗人、画家参与造园活动,设计建造出以诗、画为蓝本的园林,如避暑山庄、圆明园等,高度概括了自然美的内涵。
在现代,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已是全球性的人类运动。在当今生态恢复、城市规划建设的园林设计中,水生观赏植物成为非常重要的规划建设元素,世界各国都将水与水生观赏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平衡和观赏的主要资源而加以充分研究。
3 水生观赏植物的特点
3.1 独特的生长环境,丰富了园林景观
人造水景观当今在公园、植物园、城市绿地、庭院中已广泛运用。在观赏水域中,各种水生观赏植物的合理规划,可使水域景观形成水波涟猗、莲荷片片、鸟语花香、色彩缤纷的优美而独特的水生观赏植物群落景观。从而提升了园林的景观功能,强化了园林景观效果,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涵,增加了园林景观的魅力。
3.2 净化水质,保持生态平衡
水生观赏植物生长在水体与陆地之间,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到沉水植物过渡而呈阶梯状分布,形成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一条过渡带。一片配置合理的水生观赏植物,如同一个小型的水质处理厂,并有助于保侍生态的平衡。水生观赏植物带对地表径流的截污、过滤功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水生观赏植物生长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氮、磷,生长季节后通过收割植物可以将这些物质带离水体,有效地减少了氮、磷等物质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富集,从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进程。茂盛的水生观赏植物还将成为鱼类繁殖和鸟类栖息的场所,为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3 发展利用前景广阔
我国的水生植物种类资源丰富,约有60余科,100余属,300多种。各种水生观赏植物除了直接应用于园林,还有许多价值有待于开发。我国水生观赏植物的科研和出口创汇目前还只限于睡莲、荷花两大类,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水生观赏植物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5吨的芦苇用以造纸可以代替20m3的木材,用于纺织可代替1250kg皮棉。香蒲的嫩茎、荷花的地下茎(藕)、菱的果实等都是美味的蔬菜,既可丰富人们的餐桌,又可做为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4 水生观赏植物的繁殖及栽培管理
4.1 繁殖
无性繁殖是水生观赏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法,绝大多数水生观赏植物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和很强的生根能力,可以用分株、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
水生观赏植物的分株多在春季发芽后进行。将已经发芽(芽的长度以5~15cm为宜)的植株连根带土掘起,用快刀分为几墩,每墩保留
相关信息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