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仅剩1/3树皮,古樟仍茁壮生长

2008/9/11 9:48:08

91093752709


9109380681

中南林科大博导侯伯鑫称,陶公庙里的这棵古樟“打不死,煮不烂,蒸不透”,可代表湖湘文化的精神
▲从古樟“仙人抱子”的树洞往里看,可看到树心部位又长出一棵小樟树和一株椤木。
梨镇陶公庙内的这棵古樟,圆柱形的树干只剩下了1/3,仅留下树皮和一点点树干,但仍枝繁叶茂。
有很多理由错过长沙县梨镇陶公庙的两棵古樟:胸径均不到两米,树龄也只有800年,在长沙市1288棵建档的古树名木中,也许它们只能算得上平常。但事实并非如此,当记者昨日循着梨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的指引找到它们时,连湖南省林科院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侯伯鑫也大吃一惊:一棵古树仅剩1/3的树皮,仍在茁壮生长;另一棵古树的怀中还生有两棵古树,如同爷爷怀抱着孙子。
本报发起评选“读者最喜爱的长沙十大古树”活动后,不少读者踊跃参与,一读者更是向本报记者推荐了陶公庙里的这两棵古樟。
奇异古樟圆柱树干成圆弧树干
进入陶公庙,院厅内左侧共有两棵古樟,一棵在院墙的中间位置,一棵在香炉旁。
与院墙中的古樟相比,香炉旁的古樟似乎没那么容易让人注目,从正面看,它和一株普通的樟树没有什么差别,树荫不是特大,树干也不伟岸。可它在当地人的眼中是棵神树,在侯博导的眼中也是棵奇树。
绕到古樟之后,才能发现它的奇异,古樟圆柱形的树干只剩下1/3了,恰似一段圆弧,只留下树皮和一点点树干,犹如若干年前,一个巨人挥舞利剑从树顶至树根将其一分为二,而另外一半已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所终。
“这棵树的生命力真的值得我们钦佩!”侯伯鑫博导说,该树只剩下树皮,还能年复一年地生长,且枝繁叶茂,树顶处不断萌发出新的枝干,如果让他评选最能代表湖湘文化的树王,他一定会为其投上一票,“打不死,煮不烂,蒸不透,它不是湖湘文化的代表者,谁还更有资格呢?”
古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可能是几百年前,霹雳把它分成了两半,另外一半随着大部分树干一起腐烂了。”侯伯鑫推测道。
温情古樟树孙反哺,祖享孙荫
院墙中的古樟和生长在香炉旁的古樟,应当是“兄弟”,都有800岁高龄,据周建新介绍,陶公庙建成后,树才开始生长,但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无从考证。侯博导1983年时就看到过这棵樟树,昨日在周建新的介绍下,他对“老朋友”有了新认识。
“我们称老树为‘仙人抱子’。”周建新说,古树的胸径有1.8米,树干部位已经中空,在树心部位,又长出一棵小樟树。侯博导看到,该树的树心内不但长了一棵新樟树,还有一株粗约30厘米的椤木。
侯伯鑫说,估计老樟树数百年前遭遇了外力,比如雷劈等,主树干因此被劈开,被劈开的地方萌发了一根新树杈,树杈不向外生长,反而向树干空心部分,在树洞中向上延展,在树干7米多高处,又与剩下来的老树干连理,“现在我们看到的树荫,其实是新樟树的树荫。”侯博导表示,这种“怀抱”的生长形式在樟树中十分罕见,只有在榕树中比较常见。
而树心的椤木,按侯博导的推测,百余年前有小鸟叼来了椤木的种子,将其播种在树洞深处,然后就形成了这种仙人抱子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