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金银花

2007/12/29 11:43:00

金银花是一种耐干旱、耐瘠薄、抗寒能力较强的药用植物。它具有生长快、寿命长、根系发达的特点。对于山区难以利用的瘠薄土地,发展金银花生产,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
  金银花为广谱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目前出口大宗药材。金银花除制药外还在化妆品、保健食品等方面有开发价值。
  一、繁殖育苗
  1、扦插繁殖:于早春新芽未萌发前或秋季9月至10月进行。一般以春季扦插成活率较高。苗床要靠近水源。深翻土地,施足底肥,开1.3m宽高畦。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年生枝条,剪成约33cm长的插条,摘去下部叶片,然后在畦上按行距27-30cm开横沟,沟深视插条长短而定,每沟放插条10-15根,插条2/3埋入土中,填土压紧。如遇干旱土干,在早晨或傍晚,应淋水保苗,春插的半个月后便可生根。生长期中要注意勤除草、浅松土,适当追施氮素化肥和清淡的人畜粪水。当年的10月至11月或第二年的早春就可定植。
  2、分株繁殖:选用株型健壮,发棵均匀,株根围径大、茎叶深绿、无病虫,二三年生的宿根,直接分株作为种苗。保留2/3老株,连根带土分出1/3作为种苗,宜在“立冬”至翌年的“惊蛰”间植株未发芽之前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种子繁殖:11月采摘果实,放在水中搓洗,去净果肉和秕粒,取成熟种子晾干备用。翌年4月将种子放入35℃-4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拌2-3倍湿砂催芽,种子裂口达30%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选择肥沃的砂质壤土,深翻30-33cm,整成66-70cm宽的平畦,畦的长度不限。整好畦后,放水浇透,待表土稍松干后,平整畦面,按行距20-22cm每畦划三条线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里,覆细土2-3cm。播种后保持地面湿润,畦面上可盖一层杂草,每隔两天喷一次水,约经10余天即可出土。秋后或第二年春季移栽,每667m2用种子1kg左右。
  二、定植
  秋季和早春定植均可,春季在4月上、中旬,秋季在8月上旬。通常利用荒坡、隙地或退耕还林的山区耕地栽种。按株距1.3-1.7m挖坑,坑宽、深各约33cm,每坑施土杂肥45kg与土拌匀。每坑栽苗1-2株,用细土压紧,淋定根水。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栽植后的3年中每年中耕除草三次,发出新叶时进行第一次,7-8月进行第二次,最后一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免花根露出地面。
  2、施肥:栽植后的1、2年,是植株发棵定型阶段,主要是营养生长,因此追肥偏重于人畜粪、草木灰、尿素、硫酸钾等含氮、钾量较高的肥料。栽植2、3年后,每年冬前或春初,应多施畜杂肥、厩肥、饼肥、过磷酸钙等肥料。“立夏”后每茬收花后立即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下茬花提供种类齐全的养分。
  3、剪枝:修剪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每年早春发芽前,将枝条顶端剪去促使枝条下部逐步粗壮,并能直立生长。较大的花墩应除去老枝和内膛无效枝,生长旺盛的要轻剪,生长弱的老花墩要重剪。通过修剪,把花墩修剪成伞形,使当中高四周低。
  4、排灌:金银花抗涝旱能力强,但春季干旱易影响花枝发育,故需适当灌水,但长期灌水又易诱发病害,因此雨季因注意排水。
  5、病虫害防治:金银花的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1:1.5:3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是蚜虫、天牛和金银花吃虎虫,以蚜虫危害最重。如发现蚜虫,可用氧化乐果乳剂兑水2000倍喷洒。对天牛和吃虎可将其危害的枝叶剪下烧掉。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金银花开放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一茬花,6月中旬采摘第二茬花。以花蕾上部膨大,但未开放、呈青白色时采摘最适宜。过早花蕾青绿色嫩小,产量低;过晚易形成开放花,降低质量。选晴天的上午,露水刚干时采收。
  2、加工:采下的花应立即干燥。干燥方法分晒干和烘干:晒干即将采下的花蕾放在晒盘内,厚度不超过3cm为宜,置太阳下晒干即可。烘干要掌握烘干温度,初烘时温度不宜过高,可慢慢加温。一般烘12-20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花色变黑,质量较差。烘干时不能停烘,否则发热变质。经晒干或烘干的金银花置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