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价值与分布情况
黄姜,是盾叶薯蓣的速成,亦叫火藤根。属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为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
黄姜的底下根状茎内汉语一种叫皂素的物质,是合成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黄体酮、性激素等50多重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抗炎、镇痛、麻醉、避孕、杀虫、冠心病等症状。
薯蓣在世界上分布比较广泛,全世界约10属650种。但尤以中国和墨西哥最多。我国约有60多种,其中可供工业利用的有10种,其皂素含量因品种和甚至区域而异。根据全国薯蓣资源调查结果,湖北武当山至汉中洋县一带为全国最佳适生区。
二、形态特征
1、地上部分。黄姜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
茎:草质藤蔓状,长3—5米,粗2—5毫米,左旋,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多为,绿色,也有黄绿色、浅褐色。
叶: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后纸质,叶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色。
茎:草质藤蔓状,长3—5米,粗2—5毫米,左旋,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多为绿色,也有黄绿色、浅褐色。
叶: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面常有不规则快状的黄白色斑纹,微带白粉,爷绿色或黄色、紫红色,长5—15厘米,宽3—10厘米,叶柄盾状着生。
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无限花序。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3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簇生,再排列成穗状,花序三仪或分枝,1—3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膜质,苞片3—4枚,华北片6,长1.2—1.5厘米,宽0.8—1厘米,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边缘。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雄花序与雌花序相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2,着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3,分离,正常年份成熟为种子。
果:三棱形蒴果,干后黑色,表面常有白粉,长1.2—2厘米,宽1—1.5厘米每棱翅状,成熟后顶端开裂,一般果内有6粒种子,种子有膜质翅,种内有胚乳。
2、地下部分。黄姜地下部分上根状茎和须根。
根状茎:根状茎是主要里哟感部分,是贮藏养分的器官,栽培黄姜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根状茎。根状茎近园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新鲜时外表棕褐色,断面橘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除去须根,外皮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园点状根茎基本一致,不易自然脱落。
三、生活周期与生长环境
1、黄姜从发芽到种子成熟,一般一年即可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我县根状茎播植的萌芽期在4月上中旬,11月中下旬枯萎,年生长期约220—240天。
萌芽期:根状茎播种后,在土壤湿度处于80%以上,土壤温度处于10—18℃的条件下,20—25天即可萌发出新芽。种子播种后,在土壤湿度处于85%以上,土壤湿度处于20—25℃条件下,20—25天发芽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