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种植:绿色黄金虽好不宜盲目发展

2008/2/22 11:30:28

因其生长快、轮伐期短、木材用途广、投资回报率高,近年来我省各地掀起一轮轮种植巨桉热潮。但农业专家指出———

  冲动:无法抵挡的诱惑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雅安市名山县黑竹镇冯山村的山坡上,但见满山巨桉高大挺立。
  
  县林业局副局长杨亚明讲,这270亩巨桉是2000年试点种植的,现已进入主伐期,“每亩皆伐可获20吨左右木材,按照目前450—630元/吨的收购价计算,每亩每年纯收入可上1000元。”


  “种植一亩巨桉的纯收入和茶叶大致相当,但相比之下前者管护更‘撇脱’。”据悉,名山县有部分茶农将茶园改种成巨桉,或将二者套种。


  原雅安制浆造纸厂成功拍卖给金光公司后,原材料的缺口也让雅安看上了巨桉。该市决定在青衣江流域发展40万亩巨桉纸浆原料林,并出台种苗补助等若干激励措施。


  名山是雅安市率先种植巨桉且面积最大的县,栽种面积2万余亩,已分年度主伐。该县目前已提出到2015年新建巨桉工业原料林16万亩,总规模达到20万亩,其木材年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农民因此年增收约200元的目标。


  在我省乐山、成都、宜宾等其他地区,巨桉种植也如火如荼,甚至出现了每天栽种数百亩的热潮。据四川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家张健教授介绍,目前全省推广面积已过百万亩。


  隐忧:化感作用不容忽视


  从1997年开始,由张健领衔的该校巨桉研究课题组,在洪雅、丹棱等地建立观测点,长期进行巨桉在川的种源选择、适生区域、对环境正负面影响等方面研究。


  针对社会上有人将桉树林形容为“抽水机”、“抽肥机”,强调其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肥力枯竭等传言,该校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以洪雅试验区为例,与其他树种人工林相比,巨桉人工林地地表植物多样性丰富,土壤微生物、动物并无明显差异;和种植前土壤相比,仅有水解氮下降40%,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目前林分的生长情况看,林地没有明显的地力衰退现象。”


  “但巨桉前期生长养分需求量很大,对土壤肥力的消耗总量很大。”中国土壤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农业大学罗承德教授指出,尤其是氮和磷,存在很大缺口。


  “还有巨桉人工林的化感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作为茶叶基地的雅安更要慎重!”罗承德介绍,巨桉人工林土壤中存在数十种化感物质,川农大生态毒理试验表明,“对蚯蚓有明显的趋避作用”。但对土壤、树种、庄稼、蔬菜等有什么影响,有多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不多,特别是对茶园发展、茶叶品质有无影响,至今研究仍是空白。


  对策:因地制宜科学种植最重要


  “四川林业应以大面积种植生态林为主,以小面积种植工业用材林为辅。可积极稳妥做好巨桉试种工作,不宜盲目大面积发展!”我国当代桉树学术权威、中国林科院专家祁述雄指出,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桉树、以科学态度规划发展,以先进科技指导种植,坚持合理经营,确保其持续发展。


  张健、罗承德等专家认为,尽管种植巨桉增收效果明显,但四川多数土壤自身肥力甚至降水量都不能满足巨桉快速生长需求,“目前国际上每公顷巨桉木材年均生长量约40立方米,而四川平均量仅为15立方米”。且盆周地区小气候差异大、降雨量普遍不足,应找准巨桉适生区,选择宜种土地。


  “多数林农甚至不少基层林业技术人员都存在技术‘走样’现象。”记者了解到,巨桉适生区降雨量约在1200毫米以上,海拔700米以下,土层厚度要求0.4—1米,坡度30度以内,“气温低,特别是霜降多地区,石头山、陡坡等地,不宜种巨桉。”


  专家指出,巨桉最好和本地的乡土(深根性)树种混交,以镶嵌的方式布局;不提倡人工纯林,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系统面貌;为稀释化感物质,削弱其化感作用,多选择降雨量充沛地区,并不得轻易和茶叶、蔬菜等实行套种。


  为防止巨桉人工林地力流失,专家特别强调,林农应加强林地地力维护,确保落叶、砍伐后落皮、落枝以及树根留在林地,使其实现养分自我良性循环。同时,通过集约化管理,定期施加磷肥和氮肥,以补充林地养分和维持巨桉高速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