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科研项目运行新机制 边坡绿化

2008/8/22 9:11:22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材料与技术试验研究”课题成果丰硕
   记者骆会欣报道 “研究内容从实际工作中来,而科研成果又成为实际生产的强力支撑。”日前,在山西省造林局召开了“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材料与技术试验研究”项目鉴定会,与会专家和领导对该课题在运作方面的创新机制给出了高度评价。
  负责项目汇报的北京金元易生态技术中心总经理王夕刚介绍,该课题在运作机制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课题来源是从实际生产中来,为自选课题。山西德森荒漠化致力研究院在做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时发现,修复现场有很多煤矸石,以前都是作为废弃材料被清运出现场。这些材料多为有机物,完全可作为基质的原材料加以利用。但是这些材料以什么方式填充到基质中,采用怎样的配方可提高植物成活率都是科研空白,于是该所决定立项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这种由企业从实际生产中提出研究课题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课题来源的实效性,不用担心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其次是课题采用“共同开发、成果共享”的运行模式,赢得了社会其他科研机构的广泛参与。由于看好该课题的现实意义,社会上其他科研单位都愿意参与其中,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方面强有力的支撑。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利用他们在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领域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检验给予技术支持;北京金元易生态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市林丰源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了资金方面支持,三家共投入了600多万元的资金,有力地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
  最后,课题得到了政府机构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山西造林局、陕西省林业推广站、山西大同水务局在政策方面给予多方支持,不仅在试验过程中,而且在技术成果的推广和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正是这种创新机制的运行,使得项目在基质材料配方方面取得突破,在提高基质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课题中把石砾状煤矸石作为绿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矿区废弃的煤矸石、农田秸秆等原材料可就地取材,总体成本下降了很多。以客土喷播10厘米厚的基质为例,通常做法成本在每平方米12至15元,而使用该配方成本仅为每平方米6至7元。除此之外,由于煤矸石、秸秆都是有机物质,无形中增加了配方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