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部生态修复创新工法 边坡绿化
2008/7/18 8:55:48
水岸部兼具陆地与水中的环境特性,在比较狭窄的空间中分布着湿地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等种类,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典型地带。水岸部植物有着净化水质、维护动物生态系统、保护水岸及形成水边景观等功能,利用植物进行水岸部生态修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用哪种工法进行水岸部生态修复,有两个原则是必须要掌握的。一是为确保水岸部植物的正常生长,水底斜面土层一定要稳定;二是根据斜面坡度、土质以及水位变化选择适当方法。如果坡度超过35度就应该营造植物能够稳定生长的栽植基盤。
笔者在德国、日本等国学习、工作以及考察中,了解到水岸部生态修复目前主要有原木营造栽植基盤法、石笼网法、柳枝扦插法、柳条覆盖法、编织柳条法等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笫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文/摄
柳树是非常适合水岸边生长的湿生植物,将柳条扦插、编织或直接覆盖在水岸边,生根发芽后形成的植被层对水岸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生态景观效果也很不错。上图为柳条扦插示意图,下图为柳条发芽后形成的自然水岸。
▲利用石笼法进行生态修复,由于石笼网的柔性结构能较好适应水岸不断变换的环境,修复效果较理想。
▲利用原木营造栽植基盤,可起到消波和护岸的作用,便于植物在水岸扎根、存活,有助岸边生态尽快修复。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