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
荼蘼:tu mi
学名:悬钩子蔷薇
又称:酴醿、现常写作荼縻、荼蘼。
蔷薇科:Rosaceae
悬钩子属 :Rubus
拉丁文学名:Rosa rubus
英文名称:Blackberry Rose
古人给酴醿取了不少好名字:佛见笑、百宜枝、独步春、琼绶带、白蔓君、雪梅墩等。
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有五片椭圆形小叶,上面有多数侧脉,致成皱纹。初夏开花,花单生,大型,雪白、酒黄,火红,可大多都是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以地下茎繁殖。产于中国。栽培供观赏。
产于我国,现在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陆游有诗:“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对酴醿的评价是很高的,亦由此可知酴醿花在我国很多地方能种植,也不太少见。诗人杨万里却不喜欢将酴醿与酒联系在一起,他有诗:“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诗人常感情用事,晁无咎甚至说酴醿应该取代牡丹为花王。
读袁中郎《花祟》,有“酴醿宜沉水”句,但不知其详。见注释曰:酴醿,也作荼蘼、荼糜等,蔷薇科落叶小灌木,确于暮春时开花,有香气。清代褚人荻《坚瓠续集》有《酴醿露》一篇,说酴醿露为大西洋沿岸各国所产,酴醿花上凝结了露水,“琼瑶晶莹,芬芳袭人,若甘露焉,夷女以泽体腻发,香味经月不灭。”“夷人”将这种花上的露水收集并用瓶子装了,远远地贩卖到外地。
还有《清异录》:“荼蘼曰白蔓郎,以开白花也。”
毛滂《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云:“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
零落荼蘑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
云。”
红楼梦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几个人物的命运。其中就有荼蘼。
麝月抽到一张花签,是“荼蘼——韶华胜极”,背面的诗句是:“开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宋代诗人王琪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之后自然是群芳凋谢了,有完结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恰好是这最后开的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只是那伤痕 却永不痊愈了 一一成为胎记 在往生的路上 如莲花开落 使你可以辨认,所以荼靡华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有学者认为荼靡就是彼岸花,彼岸花就是在梵文中叫做曼珠沙华(Red Spider Lily),有红色、白色居多,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花的图片,而荼靡花的真实图片,其实是没有的,通常认为荼靡是白色的小花。
荼糜,一种植物,其真实性和实际特征待考证。英文:flowerless or neverfower
一转:荼蘼是一种蔷薇科植物.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古人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诗中写道: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红楼梦》里曹老师也有用到,全句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在《红楼梦》中是女仆麝月抽到的花签,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所以有完结的意思.“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荼蘼”,是夏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蘼了,便没有退路,也不能继续美丽了。多么绝望与颓废的两个文字。
二转:开到荼蘼
开到荼蘼是出自宋王琪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 丝丝天棘出莓墙。
《红楼梦》中也有关于荼蘼的一段,
女仆麝月抽到的花签便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
所以有完结的意思。而“开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谢
三转:
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 是上坟的日子。
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叫彼岸花。
彼岸花,花开开彼岸,
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
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
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她们构成火红色的花径指引人们走向三岔河的彼岸,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
其实彼岸花,原意为天上之花,红色,天降吉兆四华之一。
佛典中也有彼岸花,叫曼殊沙华,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有人认为这是指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