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17:47:11

金竹
 金竹


拉丁文学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别名:黄皮刚竹、黄皮绿筋竹、黄金竹、黄竹、黄皮竹、黄竿(均见坪井竹类图谱)


刺竹超族、倭竹族、刚竹亚族、刚竹属Phyllostachys


又称灰金竹、白夹竹(四川)、粉金竹等。分布长江流域各省,西南地区亦广为栽培。金竹喜温凉气候,在滇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100m的坝区和半山区。
金竹林均系人工经营,因此都是单层纯林。立地条件的差异,经营水平的不同,竹林的密度和生长状况都不相同。荒芜的竹林,很少采伐利用,密度很大,枯立竹多,生长较差;乱砍的竹林,立竹稀疏,所留竹秆较细,林内杂草灌木丛生,竹林生长亦较差;在集约经营的情况下,竹林平均高可达15m或更高,粗5~10cm。金竹林林分平均胸径在6.0cm左右,最粗12cm,但密度偏低,每公顷很少超过1万根。在同一林分中,各植株间的高度变化幅度低于直径变化,最大和最小的高差通常不超过两倍,林内立竹较林缘为高,同一龄级内最低和最高植株的高差则小于林分内不同龄级间的差异。由此可见,林分平均高愈高,立竹高度变化幅度也愈小,枝下高也愈大。同时,秆的粗度和质量也是伴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大,因此竹林经营的好坏,只要就各龄级间平均高加以比较就判断出来。例如当年新竹较过去各龄级的平均高为高,则说明经营好,竹林正处在生长旺盛期,否则应在经营管理上找原因。
金竹林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干新竹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竹林的年龄结构也是经营上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金竹林在无人管理的状况下,林内也常出现一些乔木树种,有的高出竹林冠层之上,呈“岛状”分布。乔木种类因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昆明温泉附近的竹林伴生树种有滇青岗(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滇石栎(Lithocarpus dealbatus)、野樱桃(Prunus sp.)、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菝葜、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num)、葛藤(Pueraria sp)及多种厥类植物。


秆高6~10m,径5~8cm,分枝以下仅具箨环。秆及枝呈金黄色,有的秆节间(非沟槽处)常具1~2条甚狭长之纵长绿色环。箨鞘呈黄并具绿纵纹及不规则的淡棕色斑点,无毛;无箨耳及鞘口遂毛;箨舌显著,先端截平,边缘具粗须毛;箨叶细长 呈带状,其基部宽为箨舌之2/3,反转,下垂,微皱,绿色,边缘肉红色。笋期7~8月仍有少量发笋。竹材坚实,宜整秆用作农具柄及搭茅棚、猪圈等小型建筑,篾性尚好,供编织农具及生活用品。笋略苦,煮或水浸后烹调尚好。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相关信息
  • 金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竹柳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美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玉山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托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胶南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棚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木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单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银丝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蝶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扛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铁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垂柳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芦花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钓鱼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团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大节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变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
  • 毛巾竹的资料介绍 20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