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早竹(普通栽培)

2008/3/10 19:26:10

拉丁名:Phyllostachys praecox


造林密度:按株行距34米挖穴(根据每亩5075株计算),穴长6080cm,宽4050cm4050cm左右。


整地方式:一般平缓之地,最好全面开垦,翻耕深度约30cm,如果地形复杂,也可在各预定栽植点,开垦为单株栽植穴。


幼林管理:


1.及时补植:若母竹栽植后出现死亡,应及时补植。


2.水分管理:新栽竹林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干燥,要适时适量浇水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必须及时排水。


3.除草松土:在新造竹林郁闭前,每年应除草松土3次,第一次在56月份,深翻25厘米左右,将表土翻入底层,底土翻到表层,第二次在910月份,在有鞭部位,锄深15厘米左右,第三次在2月份,以浅松为好。以上除草松土可与施肥结合进行。


4.合理施肥:1年中施肥3次,时间是2月、6月、9月。当年每株母竹可施化肥50150克,人粪尿510公斤。先将化肥用水冲稀,然后直接浇灌在竹蔸附近,以利鞭根吸收。冬季宜施缓效的有机肥。


5.护竹留笋:新竹栽植后由于尚未扎根,要及时加以加固,并防止牲畜践踏破坏;笋期要特别看护,为准进入林地挖笋。第1年出笋,每株母竹留养12株健壮的笋培育新母竹,其他笋应及时疏去。留养的新竹应及时钩梢,砍去14的竹梢,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风雪危害。


6.合理套种:新造的竹林在未成林郁闭前均可以实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这是一种抚育幼林的好办法,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杂草竞争,减少病虫为害;既可增加农作物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间种作物要选择很少与竹林生长争肥、争水和攀绕竹株的品种,最好是豆科植物、绿肥和油菜等。间作物收获时,把秸秆留于林地耕入土中,以增加林地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能力。


成林管理:


1.护笋养竹:出笋期间要有专人巡视护笋,禁止人、畜入林地。竹笋出土盛期后,要进行检查,碰到退笋及时挖去,并去掉一部分小的、密的、弱的竹笋,留养的母竹要使之分布均匀,提高竹林质量和整齐度。


2.除草松土:一般成林竹园每年6月深翻松土一次,深度2530厘米,其它季节竹林最好不宜松土。锄草一年进行1-3次。


3.加土:有条件的地方,可每年加一些客土,加土时间以冬季11-12月为好,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每亩加土15-25吨。


5.肥水管理: 施肥每年一般为四次,第1次施肥在6月份,称“产后肥”或“长鞭肥”,这次施肥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尿素25公斤,猪厩肥500公斤,氯化钾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深翻入土。第2次施肥在9月份,称“催芽肥”,宜施低浓度液体肥或固体化肥加水泼施,可将人粪尿1000公斤冲水24倍进行泼施。第3次施肥在12月份,称“保暖肥”或“孕笋肥”,这次施肥应用厩肥、堆肥等体积大的肥料,每亩铺施猪、牛等厩肥2000公斤。第4次施肥在3月份,称“催笋肥”或“长笋肥”,此期宜施尿素或人粪尿等以氮肥主的速效肥,施肥方法采用化肥冲水穴施,施肥量每亩施尿素25公斤。雷竹生长离不开水,供应充足的水分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在笋芽分化期及竹笋生长期,如果降水不足,应进行浇灌,浇水数量以浇透为宜,每亩水量51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