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竹栽培技术要点

2008/3/10 19:51:01

撑绿杂交竹具有适应性广、出笋期长、竹材产量高、适于造纸且得浆率高等特点,是优质的笋材两用竹。在坡地种植,小母竹带蔸埋杆造林成活率同样达90%以上;中等管理水平下, 一丛杂交竹种植当年平均发笋成竹约4根,次年约为6~10根,第三年开始每年平均出笋成竹12~20根,成竹平均胸径达5~8cm,平均高8m,平均单根重5~公斤,每亩产竹材3~6吨。
  撑绿杂交竹培育成果荣获93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获97年度广西重奖三等奖,被国家林业部列为重点推广100项科技成果之一。经过近十年的推广,撑绿杂交竹目前已分布广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海南等省区,而且生长良好,以利用竹材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受经营者的喜爱。近几年,广西、江西等一些竹浆造纸企业已把撑绿杂交竹作为原料竹基地的主导种植品种。
  撑绿杂交竹根系发达,在干旱的山坡地上都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但要达到丰产的目的,在竹林的栽培管护上还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林地选择
  竹林的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呈弱酸性的壤土、轻粘土为佳,地形以低山、低丘、沟谷或缓坡地为佳,在沟河两岸、房前屋后及农田四角生长更好。
  2.清理林地
在12月份之前将种植地的灌木杂草等地上生长物砍伐割断,摊开曝晒,待风干物燥时放火炼山,若杂物烧得不彻底,可将燃烧不完全的杂物再集中堆放烧多一次,这样炼山后既为种植地留下灰肥,还可消灭林地上残留的有害病虫。
  3.整地挖坑
  将种植地清理完毕后,整地工作应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元月份之间完成。平地或缓坡地有条件的可进行机耕全垦。山坡地可采用块状的整地方式,按行距3.5米×株距 3.5米的密度,沿山体的等高线挖种植坑,坑规格为长60cm×宽40cm×底深40cm的箕形坑(底面呈斜波状),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分别放在坑的两旁。每亩55坑。经营者可视经营要求提倡合理密植(如行距3米×株距3米,即每亩74株),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前期的单产量。
  4.竹苗准备
  撑绿杂交竹采用1~2年生的母竹(一年生最佳)带蔸竹秆作为竹苗,秆直径为1.8~5cm,长55~60cm。起苗时先将竹蔸周围泥土挖开,使选定的竹蔸显露后,用刀砍断分蔸,分蔸时下刀要快,不能使竹基开裂,不能损坏竹蔸部的芽眼(芽眼要有完整无损达4个以上),竹蔸的须根应尽可能多留,在竹蔸弯柄方向的另一侧斜向砍断秆部留2~3节,切口呈马耳形,留下的竹秆不能破裂。将竹苗绑扎成捆运送到种植地附近(运输装卸时要轻拿轻放),用50%敌克松500~600倍液将整扎竹苗稍浸泡(约10分钟)消毒后,将竹苗分放地上进行假埋存放(当然有条件现运现种更好)。埋好后要盖草遮荫,并淋水保湿,待雨天或雨后即可上山栽植。此项工作最好安排在种植季节即2月中旬至3月中旬完成。
  5.埋秆栽植
  撑绿杂交竹栽植时间安排在3月底前为宜。栽植前在种植坑内放入基肥,每坑施入1市斤磷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或者有条件的以生物有机复合肥作为基肥效果更 好。然后施入适量农药(呋喃丹或特丁硫磷)防治土居害虫,把坑边的表土回填入坑内与农药、肥料拌匀后,再回一层细土避免肥料直接接触须根造成烧根,将竹苗平放在箕 形坑内,竹蔸的弯柄朝下,芽眼向两侧,让须根充分舒展开,把原挖出的底土回填埋好竹苗,竹蔸距地面约10厘米(不能深埋),盖土后要充分踩实(必须踩实),然后再薄盖一层松土,竹秆节端稍微露出地面且马耳形切口朝上。有条件的在竹蔸部分淋足定根水、将水灌满马耳形切口。种植整个过程必须遵循浅埋、踩实的原则。
  6.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前两年的管理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当年造林成活率和次年保存率,这是保证竹子的造林成功的关键,如达不到85%以上须在这两年内及时进行补植。所以,抗旱保苗、防止牲畜践踏 破坏是前期两年的主要工作。此外,还需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
  ①间种作物
  为充分利用土地,促进竹苗生长,增加收益,当年种植的林地,应全面垦翻土地,在林地中套种一些低矮、早熟的作物,如黄豆、花生、菠萝、矮秆玉米等。但间种的作 物不宜太靠近竹苗,作物与竹苗之间应保持50厘米距离,以免影响竹苗的生长以及便于竹苗的护理。
  ②新造竹林的管护
  竹苗萌发后,应派专人加强对竹林地的看管,严禁牲畜进入竹林地践踏和啃吃竹苗嫩枝嫩芽。在5~6月份,竹蝗会取食刚刚出土的苗芽,嫩叶被吃光后仅剩下枝节,导致 造林成活率下降和影响竹苗正常生长。危害严重时要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敌敌畏、氯氰菊酯、Bt等。
  ③除草及追肥
  在松土除草时应注意幼苗边的20~30厘米范围不要垦翻松土,以免松动、损伤竹根而影响竹苗生长,除起的草覆盖在竹子蔸部,以保水肥。在管理间种作物的过程中,便 可同时给竹幼苗松土、除草,追肥安排在当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宜。没有间种作物的林地,在第一批竹幼苗(非萌发出土的侧枝)充分定根后才能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追肥,时间约为 8月中至9月初,太早则容易踩踏或松动损伤到幼苗。施肥时,在竹苗靠上坡的一侧,距竹苗25厘米左右开挖深度约15cm的施肥穴,(雨后)每株施复合肥(选用氮磷钾含量25%以上的生物有机复合肥为好)0.2~0.5市斤并用土覆盖。第二年的除草追肥,分别安排在4~5月份和7~8月份为宜,追肥量增加到每丛500~800克复合肥,分2~3穴施入。如此管理,新造竹林地在两年内郁闭成林是不成问题的。
  ●成林后的管理
  ①防火护林、防治病虫害
  竹子成林后,管护工作相对简单多了,但也必须有专职护林员看管,特别要做好竹林的防火工作。在竹笋出土季节,要防止人为偷盗、牲畜践踏竹笋。在4~10月份出笋期,及时清除退笋,当发生严重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用药防治,杀虫护笋,同时可采用薄膜袋套袋护笋,效果会更好。危害竹笋的常见害虫有竹笋夜蛾、竹锥大象等,叶部害虫有蝗虫、卷叶虫等,可选用乙酰甲胺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杀虫双、Bt等喷雾杀虫,或者将具内吸传导的乙酰甲胺磷、乐果等到注射及母竹或竹笋体内;秆部害虫有蚜虫、粉虱等,可用乐果、吡虫啉喷杀;地下害虫有白蚁、蛴螬、地老虎等,用呋喃丹、辛硫磷颗粒沟施地下。
  ②培土施肥
  俗话说“肥足笋壮”。在每年4~5月份,及时进行第一次培土追肥,在行内株间或者靠上坡一侧距竹株30~40cm处挖深20cm若干穴或辐射沟施肥(实践证明此法相对环形沟施肥不易产生肥害),施肥量视竹丛大小而定,竹丛越大施用量越大。在7~8月份的出笋盛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从节约经营成本方面考虑,第四年起,每年的4~5月份追肥一次即可,但要相应加大施肥量。为了利于培土育笋,每年的3~4月份扒开竹蔸四周土壤让笋芽见光,待施肥时再在竹蔸上培土30~40cm高,这样发出的笋大竹大。另外,竹林四季常青,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有水源利用,结合竹林地的具体地形,开挖若干条环山流水沟,引水灌溉。
  ③冬季松土、施肥培土
  成林后每年冬季要对竹林地进行深松土培土一次。特别是对采伐后的竹林,每年冬季都必须对竹林地培土一次。同时砍去2年生以上的小母竹,清除老伐根。如果产量有所下降,要加强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这样才能保持竹林长盛不衰。发现竹蔸上有竹苗悬在地面的要及时培土,促进生根发笋,否则只成为竹枝条而不发笋。
  7.合理采伐、留养母竹
  竹子成林后,每年都可以适当的采伐,合理采伐是保证竹林长期寿命,永续利用,增产丰收的关键。在采伐时应掌握“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稀,砍内留外”的原则。所谓“爷孙不见面” 就是群众的砍伐经验总结。严禁砍伐1年生的幼竹,每丛必须留2株以上两年生的健康成熟母竹,否则会容易引起营养供给失衡而导致整丛幼竹枯死。 砍伐时间宜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份之间进行。
  8.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
  杂交竹造林,不仅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而且能享受宁振公司的资金扶持以及订单收购保障,靠出售竹材便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竹子成林后,连片的竹林形成郁郁葱葱的竹    加入天天苗木网会员海,能显著发挥涵养水土、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如种植300亩杂交竹,每亩收支预算:前两年总投资325元,其中企业扶持金50元、无息预付款100元,再争取到国家荒山造林补助50元,则实际上投入的自有资金仅为125元;到第三周年的收入可以抵消当年的成本支出;第四周年亩产竹材3吨,收购价计280元/吨(估计以后市场收购价不会低于280元/吨),扣除当年抚育管护费132元、当年地租25元、砍运费276元,则每亩年纯收益为3×280-132-25-276=407元。四年后每年每亩稳产达3吨以上,则300亩的竹林每年的纯收益达1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