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竹类的故乡:高黎贡山竹花艳

2008/3/10 20:01:12

竹子是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一生一般只开一次花,开花结实后竹丛衰败,逐渐枯死。由于竹子开花的周期较长,常数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竹子开花成了稀奇的事情,更有人因少见多怪而把它当作不详之兆,开花的竹子多被砍除。因此,繁殖体标本缺乏造成在竹亚科系统分类研究方面的特殊困难。
   我曾经在野外采集过数十种竹花标本,从来都是单调的枯草色,没有什么招蜂引蝶的鲜艳色彩,如果不是出于职业特点,恐怕没有人会引起注意。然而,我们在滇西高黎贡山以西的茫茫林海中发现了一种具有紫红色头状花序的珍稀竹类--针麻竹(Cephalostachyum scandens Hsueh et Hui)。(本图摄影:辉朝茂)
   1988年秋,我在怒江支教,有一次在当地同志陪同下翻过海拨3100米的即将大雪封山的风雪丫口前往高黎贡山西坡片马、古浪(吴中)、岗房(泡西)一带中缅边境地区考察竹类资源。秋天的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万木葱茏、层林尽梁、景色宜人。由于海高差 达3000米以上,从海拨仅800米的怒江河谷到海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冰天雪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保存着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特征,竹亚科植物也异常丰富。沿着中缅边境的"大马路"步行(当地把马帮走的路称为大马路),一路翻山越岭,未来得及细细领略自然美景,对照军用地图摸黑赶到目的地,"下榻"在一位傈傈族老乡家。按照我们的工作习惯,晚上围在火塘边开始向老人家了解当地竹子的情况,以便次日可有目的地进行调查采集。
   当地傈傈语把竹子称为"马"(译音),如"马二"是一种小型竹种,但叶片特大,长可达50厘米以上,汉族称之为"帽叶竹"。此种系外国人Handel Mazzetti 1916年在独龙江地区采到花枝标本,此次因采集到完整的地下茎后经研究被有关学者组合为一新属(贡山竹属Gaoligongshania)。"马兹比"系一观赏价值较高的高山竹类,现已发表为马兹箭竹(Fargesia stricta Hsueh et Hui)。"马谷咏"系一藤木状竹类(已确认为印度总序竹(Racemobambos prainii(Gamble) Keng f. et Wen)。还有"马吧地"(金竹)、"马撇列"(玉山竹)、"马促玉"(缅甸方竹)、"马刮"(龙竹)等等,足有数十种。其中一种叫"马额"的竹子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据称此竹十分稀奇,秆特长,最宜破篾编织,又可制麻,但成片竹林生长地路程遥远,无法走到。
   第二天,我们请老乡带路去寻找路程梢近的一个山谷中单独生长的一丛"马额"。但因该处竹子已被砍伐,费尽周折在茫茫原始森林中只找到几根生长极差的竹株,无法肯定其归属,日头西下只好带着遗憾踏上归途。
   1992年3月,终于又有机会带着几名大学生"故地重游",下决心去追寻"马额"踪迹。此次,村长背上弩弓、长刀,带足干粮,晓行夜宿,终于在一处森林中找到了这种竹子。其地下茎合轴型、秆丛生,秆梢长达数十米,成片连绵攀援在林木之上,是一典型的藤木竹类,其节间长可达120厘米,实属罕见。竹秆表皮坚硬,粗糙可锯木,但材质柔韧性好,是当地少数民族作为精细编织的优质原料,纤维形态好可制麻编草鞋。我抬头细细观察,突然发现此竹正在开花,请老村长从树梢扯下一看,嗬!紫红色头状花序直径达2-3厘米,颜色十分鲜艳,我们还从未发现过文献记载,真是世界奇迹。大家喜出望外,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又是认真采集标本,又是选镜头拍照。这一珍贵镜头已被若干专著采用,令同行们羡慕不已!
   返昆后在标室中又发现,此种竹子营养体标本已有保存,产区民族叫"针麻竹",这次发现开花之后才有条件对其花序进行认真解剖研究,确定了它的分类地位并正式发表。竹花珍贵,使我想起我的导师薛纪如教授的一首《咏竹诗》--
      茎作鞭兮横地生,枝成秆兮直指天;
      叶变箨兮抱青笋,花难遇兮自成仙!    
   到了1996年获得信息,滇西盈江、陇川一带针麻竹大量开花结实,我们专程前往收集了百余公斤竹种。其实为坚果,直径约5毫米,去壳后可食用,想来竹米饭肯定味美可口,可惜我们未舍得烹制品尝一饱口福。目前西南林学院研究人员正在对其进行繁殖育苗等一系列试验研究。(作者:辉朝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