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观赏竹的繁殖与管理

2008/3/10 22:21:44

一)园林观赏竹的繁殖 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散生竹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蔸造林等,其中实生苗造林法是以苗繁苗。建立永久的竹苗生产基地,是解决母竹来源少,多快好省地扩大竹林面积的有效途径之一。



    丛生竹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移竹造林和埋秆育苗造林。其中埋秆育苗造林可分为压条埋秆、原条埋秆和埋节3种,而埋节又分为平埋竹节、斜埋竹节、直埋竹节3种,以斜埋成活率较高.一般双节段育苗采用平埋,单节段育苗则以斜埋、直埋为多。



    混生竹既有竹鞭系统,又有根蔸系统,生长繁殖的特性介于散生竹和丛生竹之间,因此繁殖方法可以两者皆而有之。



    移栽竹子的季节,以该竹子出笋前1~2个月为宜。但事实上最好的季节取决于:出笋期、抗寒性、气候变化等三个因素。我国江南地区,刚竹属的竹种(毛竹、早竹、淡竹等),应在l~2月份移栽;苦竹属、唐竹属的竹种,应在2~3月份移栽丛生竹类的竹种,应在3~5月份移栽;方竹属的竹种,应在5~6月份移栽。



    移栽母竹以鞭龄l~3年生、秆龄1~2年生为最好。移栽时,栽植穴应大于母竹宿土和鞭根盘的1.5倍。穴底铺上营养上,竹蔸盖土10cm左右。栽后在覆土上盖一层l~2cm厚的稻草。栽后2周内,必须每天浇水1~2次。


(二)园林现赏竹的管理
    1.中耕除草 在大片的竹子风景林中,应每年进行1~2次中耕除草,两者同时进行。中耕在6~7月进行,深度8~10cm,中耕松土后,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透气性,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除草后,将所除杂草保留林间,使之腐烂作肥料。
    2.施肥培土 因竹地下茎分布浅,除草后应同时培土,以便杂草腐烂,利于吸收。肥料不充分,竹秆生长不良,新绿也过早消失,为使庭园每年能生长许多健壮竹,应施用氮、磷、钾、硅肥,尤以有机肥为佳。
    3灌溉排涝 竹类喜温暖湿润,笋更甚,所以有“雨后春笋”之说。在低洼地栽竹,雨季很容易被水淹,应及时排除积水,以免竹鞭根腐烂。
    4.修剪 竹子最好是呈自然的柔软之姿,应尽可能避免修剪,以观赏其天然的姿态。但实际应用中,有些情况下的修剪是不可避免的。园路的四周在妨碍通行的时候应加以修剪。观秆的竹子,地上1m以内的枝应从贴秆基部切除使竹秆显露,以便更好地观赏其畸形姿态或色彩,修剪宜在6~7月份。   
    5.间伐 秆的间伐根据其目的(修景、遮蔽、防风及其它)以及伐竹的年龄、种类、秆与秆的间隔不同而不同。
    (l)间伐时期:若利用竹秆,应在养分及水分流动少的休眠期(12~翌年1月)进行;若不利用竹秆,要在竹笋长成新生竹后进行。
    (2)间伐强度:根据目的、种的特征不同而灵活确定。以遮蔽、防风为目的,要稍密些;以修景为目的,应稀疏些。希望形成许多秆林立的密生竹丛,间伐5~6年生的竹秆,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竹秆的鲜绿色逐渐消失,应及时伐去变色的竹秆且与年龄大小无关。为了保持种的特性,应尽早伐去没有特征以及表现力(畸形、色彩、斑纹)差的竹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