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青青翠竹成为青阳县上下关注的话题,有的乡镇忙着种新竹,有的乡镇着手改造老竹林,有的乡镇引进了竹制品加工企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刚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建设,促进产业结合调整,经深入调研,青阳县确定把既利于生态保护,又能使农民增收的竹产业作为林业新的产业发展目标。”
青阳县是皖南山区县,全县现有毛竹园6.6万亩,其中个体分散经营,低产竹林所占比重很大。 零散经营、管理滞后严重制约了全县竹业的发展。为了大力发展竹业经济,近年来,县林业局提出了建立林业产业化体系的构想,加大竹业产业化建设力度,并组织专门人员到林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地区的广德县、宁国市、浙江安吉等地参观考察,学习这些地区在发展竹产业上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酉华乡田屋村建楼村民组142人,毛竹园山场400余亩,在该局的指导帮助下,该村民组成立了毛竹协会,统管经营竹园,2007年,该村民组除了用于集体公共事业建设外,每人年底还分到了500元的红利。
在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该局将竹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先后完成了1万亩的竹产业基地建设。在造林过程中,该局还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实行参与式质量管理,狠抓造林质量。并将招商引资引入造林当中,积极引导一些有资金、懂管理、热爱林业的有识之士投身林业建设,实行承包经营林地,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的积极性,转变了经营理念,加大了造林投入。合肥商人杨宝风租赁庙前三河村山场营造毛竹林,在去年新造364亩竹林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造林规模,今年又营造毛竹林300余亩。
在加大竹业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该局还大力培育竹产业龙头企业,利用竹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进了年生产加工毛竹能力4500万斤的“绿色环保竹地板”企业———新河竹业,进一步提高竹产业附加值,形成了上游有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下游有基地为企业确保原料供应的格局。与此同时,县政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竹产业,出台了优惠政策,决定每年从农发资金中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加快竹产业基地建设。在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王志刚表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县竹林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新造1万亩,改造1万亩,年产竹材100万吨,鲜竹笋10万吨,全县竹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变竹资源为竹经济强县,把竹产业真正打造成为青阳县特色林业的标志型产业。
相关信息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