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竹山产出近5亿

2008/6/16 20:43:44

“五一”前夕,沙县天河凉席加工区里机声轰鸣,10多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等待了6天的河南客户急盼着2000多床凉席装车启程;不久前,来自山东省临沂的杨庆信刚与沙县青竹集团订购了2.6万床的“天河牌”竹凉席合同。截至目前,青竹集团已经与国内外客户签定了160多万床的生产合同。据了解,沙县竹山一年实现产值近5亿元。
  培育龙头企业,用企业连接农民与土地,把土地演变为第一车间,将技术和资金转化为资本,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比值,同时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沙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省级龙头企业沙县三和食品有限公司和青竹集团正沿着这一思路和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大龙带小龙,小龙带农户,把尖尖笋变成“金元宝”,把“腹中空”变成富贵竹。
   2002年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的青竹集团,拥有大小竹制品加工企业234家,570条生产线,年产竹凉席300万床,产值3亿多元,年创利税5400多万元,下有毛竹基地20万亩,带动竹农3万户,解决就业2.6万人。以竹凉席加工起家的青州镇涌溪村,是青竹集团这个大龙头下面的最具活力的“小龙”,现有70多家竹凉席、竹制品加工厂,产品销往洛阳、西安、沈阳、浙江温州、苍南等地,年产值占全县三分之一强。该村青壮年从事竹凉席生产,老人、妇女从事竹凉席串编,全村没有一个富余人员。不仅如此,还解决了周边乡镇的竹农及富余劳力的就业,并带动了村里的超市、餐饮等第三产业的繁荣。
  一头连着10万农户,一头连着国际市场,第一个落户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的清水笋深加工企业——三和食品有限公司,市场与青竹集团同样看好,从去冬至今春,公司14条竹笋精加工生产线就没有停歇过。公司与三明、沙县、永安、建瓯、泰宁等地的40多家竹笋加工企业建立合作联营关系,对方负责原料的收购、粗加工,三和公司提供包装空罐、生产资金和销售渠道。公司还与各加工企业按加工半成品的定价,规定鲜笋的收购保护价,比原先的鲜笋价格每公斤提高了0.2-0.3元。去年,三和公司出口水煮笋4.5万吨,产值1.7亿元,直接消耗春笋近8000万吨,笋农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全县笋农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从去冬以来,该县笋农一刻也舍不得离开竹山,于是,增收促进了生产,生产转化为增产,公司-基地-农户互利互惠,形成了良性循环。至此公司2.4万平方米的仓储库区和3000吨容量的冷藏库又堆满了金色罐装的成品和半成品。
  目前,公司正继续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在沙县夏茂、高桥等地建立小径竹种植试验基地,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提高竹山的经济效益。今年又新增一条竹笋深加工速冻生产线,年产水煮笋系列产品达到10万吨,并成立三和物流中心,为农副产品运输提供便捷通道,争取今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竹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