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蕉岭:培育毛竹产业发展绿色经济

2008/6/16 20:43:46

日前,记者来到广东省蕉岭县最大的毛竹产区——位于南礤、蓝坊两镇交界处的豆子坪万亩低产竹林改造示范基地,但见一条条新长的嫩竹高出人头,走进竹林宛如置身于翠绿的海洋。据介绍,至目前,该县已兴办起122个百亩以上毛竹示范点,通过培育毛竹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为实现“绿色崛起”筑牢生态屏障。
  毛竹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最好的植物,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蕉岭不少地方的农民素有种植毛竹及简单竹篾加工的传统,现种植毛竹面积12万亩,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竹加工业。竹业已成为当地林业领域一大新兴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增长点。去冬以来,该县结合山林资源丰富、适宜毛竹生长的区域实际,将发展毛竹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主要领导带领考察团专门前往著名的“中国竹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观学习,回来后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制定了“扶持发展毛竹产业决定”和“实施办法”,计划从2008年起至2012年逐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毛竹基地13.5万亩,由县财政拨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新种毛竹基地和抚育示范建设。
  今年初以来,该县兴办了两个丰产毛竹示范点、一个高产毛竹示范点、一个万亩低产竹改造示范点、一个新种毛竹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推广毛竹丰产的操作规程和科学育竹方法。据统计,除县里兴办5个毛竹示范点以外,全县各镇还兴办了117个百亩以上的镇办毛竹示范点。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向农民提供信息、种苗、技术、加工等方面的服务。至5月底,已完成了连片100亩以上毛竹申报项目的核查工作。全县劈山抚育连片100亩以上竹山40152.5亩,新种毛竹面积1342.6亩。
  发展毛竹产业,重在机制创新,关键在科学经营。该县大力扶持竹农或经合组织集约经营,在资源增长方式上,以低改为主,扩大外延为辅;在经营方式上,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在加工利用上,以精深加工为主,规模经营,提高全竹利用水平;在发展机制上,用物质利益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外部环境上,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宏观指导,为竹业发展注入活力。
  记者在豆子坪示范基地了解到,该基地现有连片竹林面积35000多亩,以往经营粗放,疏于管理,无序砍伐,立竹度低、竹径很小。如今,通过采取劈山抚育、封山禁笋、垦复施肥、规范砍伐等抚育措施,以前稀疏的山地披上了竹的“绿装”,生机勃勃。相隔不远的蓝坊镇高场村,专门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采取“品牌+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制度化管理和品牌经营;通过合作社把原来种植散户统一联结起来,实行联产联销,做强做大毛竹产业。目前,合作社设立了理事会,拥有94个种竹专业户。
  目前,该县正在竹子深加工上寻求新突破——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竹加工产业,走竹制品系列化开发的新路子。与此同时,把毛竹科技示范基地、丰产培育示范点开辟成具有特色的竹海生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竹景观”、“竹工艺”,逐步打造成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竹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