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源头村:做足“点竹成金”文章

2008/6/20 9:28:44

“有机笋”专供县外贸笋厂出口,卖冬笋、伐毛竹,办起毛竹加工厂,做足“点竹成金”文章,浙江省龙游县社阳乡源头村一年毛竹收入达240多万元。这个龙游县最大的“有机笋”专业村,现拥有毛竹山6000亩,毛竹已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6月上旬,我们来到源头村作了专访。
  最大的“有机笋”基地
  “我们村是全县有名的‘有机笋’专业村,有机笋种植面积4500亩,这可是通过国际有机笋基地认证的。”村支书韩金全说,全村有山林面积1.6万多亩,毛竹山6000亩,其中75%竹山上盛产“有机笋”。这“有机笋”专门提供给县外贸笋厂生产水煮笋,出口日本,“这‘有机笋’要求高,竹笋标准是1.5公斤以下的毛笋,最长不得超过25厘米。”
  韩金全告诉我们,自从村里4500亩竹山认证为“有机笋”基地,竹笋价格得到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每公斤毛笋价格在1元到1.2元;现在“有机笋”每公斤平均卖2元以上。以前,村民将毛笋卖给社阳笋厂。1996年,社阳笋厂关停之后,原笋厂副厂长项志明就到龙游县办起县外贸笋厂。“我有毛竹山30亩,既卖竹笋也替他收购毛笋。”韩金全说,1999年就替外贸笋厂收购了8万多公斤的“有机笋”,全是1.5公斤重以下、不超过25厘米的鲜嫩毛笋。今年3月下旬至4月份,他以每公斤3.4元价格从农户里收购来毛笋,再以每公斤4元价格卖给笋厂。“平均价格是每公斤2元以上,收购毛笋我一年能净赚三四万元。”因“有机笋”的要求高,源头村生产“有机笋”的产量不高,全村一年供给外贸笋厂的“有机笋”约有5万多公斤,仅此农户收入有15万元。
  冬笋价格比外地高
  “有机笋”是纯天然食品,2003年源头村4500亩竹山获得国际有机笋基地认证后,村民冬笋价格开始上涨。韩金全说,去年全村冬笋出售了2万多公斤,平均价格是每公斤12元至14元,比江西、福建和当地的冬笋高出二元至四元。去年村民张振和出售冬笋350多公斤,卖了5000多元。
  “我去年收购1万多公斤冬笋,均以有机笋销售,净赚1万多元。”韩金全高兴地说,“有机笋”的品牌效益还是挺不错的,为竹农增加不少收入。
  毛竹收入二百万元
  源头村最大特点是毛竹山多,全村1206人,人均拥有竹山5亩。“这些年来,公路开通到村庄,运输方便,山上毛竹价格上涨。”韩金全说,现在村里毛竹价格是每担33元至36元。既有外地人上门收购毛竹,也有本村三家毛竹加工厂就地消耗村民的毛竹。
  “村里毛竹山在20亩以上的农户就占了四分之一,全村毛竹种植面积6000亩。”村民张振和有25亩竹山,一年砍伐毛竹的销售收入七八千元,还有冬笋可卖5000元,笋干2000元,每年竹山收入1.5万元以上。
  韩金全一年砍伐毛竹收入也有1.4万多元。他给我们算了笔账,以每亩竹山400元效益计算,人均5亩竹山的收入是2000元,全村一年毛竹收入达240多元。
  做足“点竹成金”文章,社阳乡还鼓励村民办毛竹加工厂,多渠道为竹农增收。四五年前,村民徐志贵办起毛竹加工厂,专门生产“不求人”竹产品,产品销往义乌市场。目前,厂里有职工20多个,一年产值200万元。
  “办起毛竹加工厂,不仅让村民的毛竹有了销路,还可在家门口上班多赚钱。”韩金全说,村里现有3家毛竹加工企业。村民徐明权办了家专门生产棒冰竹杆的厂,产品销往义乌、金华等,他一年可净赚四五万元。村民徐敏军办的毛竹加工厂,现有职工40多人,大多是本村村民,一年产值有300万元。“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拿的是计件工资,每人每月工资是800元至1500元。”他说,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已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竹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