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瓣榆叶梅病虫害防治与嫁接技术

2010/8/24 7:27:49

量135

重瓣榆叶梅病虫害防治与嫁接技术


重瓣榆叶梅因花瓣多轮,叶片似榆叶而得名,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重瓣榆叶梅为落叶小灌木,高可达2-5米。枝条紫褐色,粗糙。它原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南至江苏、浙江等省,在俄罗斯、中亚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100米以下的干旱阳坡及半阳坡的林缘灌木丛中。


重瓣榆叶梅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榆叶梅常见的病害有:榆叶梅黑斑病和根癌病。


(1)榆叶梅黑斑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黑斑病主要危害榆叶梅的叶片,叶片受害后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至叶脉后则呈不规则形,多个病斑可连接成为大斑块,病斑上常常着生有黑褐色霉状物,后期叶片枯萎脱落。黑斑病为半知菌类真菌感染,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落芽鳞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空气、雨水传播,从叶片气孔中进行侵染,此病在生长期内可反复发作,6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严重时可使植株叶片大量脱落,从而影响植株长势。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牷秋末将落叶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牷春季萌芽前喷洒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


2、如有发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颗粒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2)榆叶梅根癌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主要发生在根茎处,有时也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上,受害部位会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初生的瘤状物为灰白色或肉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逐渐变为浅褐色,质地变硬,瘤体表面粗糙并有网状裂纹。病菌通过水分、扦插、嫁接、地下害虫等途径传播,从破损处侵入组织。高温高湿期最利于植株发病。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工作,严防引入带病苗牷及时防治各类地下害虫牷将发病植株拔出,用经过消毒的刀将瘤状物切除,并涂抹波尔多液牷嫁接工具在使用前要经过严格消毒。


2.虫害


榆叶梅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刺蛾、介壳虫、叶跳蝉、芳香木蠹蛾、天牛等。


防治方法:


1、可用铲蚜1500倍液杀灭蚜虫;


2、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杀灭红蜘蛛;


3、用Bt乳剂1000倍液喷杀刺蛾;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杀灭叶跳蝉;


4、杀灭芳香木蠹蛾可用锌硫磷400倍液注入虫道后用泥封堵虫孔,以熏杀幼虫,也可采取根部埋施呋喃丹的方法来灭杀;


5、可用绿色威雷500倍液来防治天牛。


重瓣榆叶梅嫁接技术


榆叶梅属落叶灌木花卉。初春先叶吐芳,布满枝头,花繁似锦,深受群众喜爱。榆叶梅分单瓣和重瓣品种,其繁殖有播种,分株和嫁接等方法。因重瓣榆叶梅不易结果,分株则繁殖量低,1992年我们用山桃作砧嫁接重瓣榆叶梅14株,成活12株,成活率为86%。现将嫁接方法如下:


1.砧木和接穗的选择砧木选用生长健壮的1~2年生山桃实生苗为宜,3~4年生的植株也可嫁接,要选反干直立,树皮光滑植株作砧木,接前剪去根部周围的小侧枝及无用枝条。接穗选生长发育充实、叶芽饱满、粗细均匀的一年生枝条,应去掉梢部和基部芽子不饱满部分,每个接穗保留2~3个芽。


2.适时嫁接树液开始流动尚未发芽前为嫁接最佳时期,榆林地区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采用切接或劈接法。


3.操作方法接穗两侧用利刀削成3厘米长的斜面,如砧木比接穗粗,可削成偏楔形,削面要光滑平整。砧木离地面3~5厘米处剪断,从1/2断面下劈2.5厘米的裂口,迅速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接穗露白0-3厘米,使砧、穗紧密砧合。如果接穗比砧木细,应保证一侧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膜条从上至下把接口绑紧,包扎时勿使接穗移动。


4.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要经常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否则因养分消耗,影响接穗的成活。2个月左右接穗抽芽去叶,可解除绑扎带,若过迟解除绑缚,影响接木生长,不能过早的解除绑扎,防止春旱、干燥和风折、碰伤接穗,并要及时浇水,松土除草,以利接穗抽芽生长。利用嫁接法繁殖重瓣榆叶梅,速度快,成活高,操作简便,当年即可开花,而且嫁接后的植株较未嫁接的生长快、植株高、冠幅大,花朵花瓣数量增多,花色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