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名: 石吊兰
学 名: Lysionotus pauciflorus
别 名: 吊石苣苔、岩头三七
科: 苦苣苔科 属: 石吊兰属
同科植物
口红花
大岩桐
非洲紫罗兰
产地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
茎常弯曲匍匐,下部随处生不定根。叶对生或3-5片轮生,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上部有钝浅粗齿,表面深绿色,背面色淡。花单生或2-4朵集成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管状,5裂。花冠筒状,淡红色,有紫蓝色纵条纹
生长习性
生长在山谷阴湿岩缝、岩壁或溪边林下,常附生于半腐化的落叶间。性喜温暖阴湿环境,浅根性,宜在浅薄的酸性腐殖土上生长。
园林用途
石吊兰叶质厚,形端庄,筒状花色淡红且有紫蓝条纹,恬雅可爱。如配植悬崖峭壁,非常别致。其性极耐阴,作林缘地被,也很相宜,是不可多得的阴性常绿小灌木。全株可入药,可治疗风湿疼痛、支气管炎、痢疾等疾病。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