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2008/6/28 12:33:08

一、生物学特性
杜仲 学名Eucommiaceae ulmoides oliv
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1米。叶椭圆状卵形,长7-14厘米,翅果狭长椭圆形扁平,长约3.5厘米,其枝叶果及树皮断裂后,均有白色的弹性丝相连。花期四月,叶前开放或与叶同放,果10-11月成熟。原产我国中、西部,四川、贵州、湖北为集中产区,垂直分布可达1300-1500米。在年均气温13-17℃及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可自然生长。阳性不耐蔽荫,好生于土壤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且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能耐-20℃低温,在北京地区可露地栽培;稍耐盐碱,在酸性、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
二、经济价值
杜仲混身是宝,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在电气工业、医药、园林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1、杜仲是优良的电气工业原料。其树体各部分均可提供优质硬橡胶(即杜仲胶),它具有良好的绝缘绝热及抗酸碱腐蚀性能,是电器绝缘及海底电缆的优质原料。
2、杜仲是重要的药用树种。其树皮制成的活性炭是重要的中药材,能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腿痛、高血压等症。
3、木材坚硬细致,有光泽,不翘不裂,不遭虫蛀,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材。
4、杜仲种子可榨油。
5、杜仲是优秀的园林树种。其树干通直,树形整齐优美,是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亦可作为绿化造林树种。
6、杜仲可与其它农作物进行药、粮间作,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繁殖技术
杜仲可采取播种、扦插、留桩分蘖及断根促萌法繁殖。
1、种子育苗
(1)圃地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作圃地,冬前深翻并施足基肥(亩施饼肥150公斤,厩肥1500公斤)。第二年春季耙平作床,床长10-15米,宽1-1.2米。
(2)种子处理。秋季10-11月采种,阴干去杂后装入麻袋置通风干燥处储藏。翌年春天,播种前半个月将种子与湿沙(60%含水量)按1:10比例拌匀平铺于室内地面阴凉通风出,厚度30厘米左右,保持种沙湿润,室温控制在6℃以上,种子即可充分吸水膨胀,待翅果顶端缺口稍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在播种前用45℃温水浸种。但后者出苗率明显低于前者(前者可达80%,后者仅60%左右)。
(3)播种。播种量每亩5-8公斤,播种方法采取条播法,沟深2-3厘米,沟距20-25厘米,覆土1-1.5厘米。最好播后在床面加盖稻草保湿。湿沙催芽约经10-15天出苗,临时浸种的需30天左右才可出苗。
(4)苗期管理。在种子发芽过程中,要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如天气干燥,可适当喷水;幼苗出土后,要逐步揭去盖草。为防止立枯病,每周喷一次波尔多液。当幼苗2-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除草松土,并追施一次1%的稀薄尿素液;6-8月苗木进入速生期后,加强松土除草,并按每亩10-20斤追施两次尿素或腐熟的人粪尿;进入9月份后为防止苗木徒长,要停止浇水、追施氮素化肥,施一次钾肥(草木灰等),以促进苗木木质化。还可采取截梢法掐掉苗木嫩梢控制苗木生长,促进苗木成熟,提高苗木抗寒力。
2、无性繁殖
(1)扦插法。硬枝扦插,在早春新叶未萌发时进行。一般在惊蛰前后,选取一年生新枝剪下,剪成15-25厘米的插穗,把上剪口剪平下剪口建成马蹄形,每50-100根一捆,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插床以沙壤土为好,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株距8-10厘米,行距20-25厘米。嫩枝扦插,在夏、秋生长季节进行。选取半木质化的枝条,随采随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保留插穗上部三分之二的叶片,去掉插穗下部三分之二的叶片;将插穗捆成捆后,下部三分之一浸泡在浓度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半小时;插床上铺15-20厘米纯净细河沙,插穗随取穗插,插后将床面喷透水并用苇帘遮荫。约经20天左右即可生根。
(2) 留桩分蘖法。即在5-6月砍伐杜仲树时,保留伐桩15-20厘米,待基部隐芽萌发后,进行培土促进生根,翌春分跟移栽。
(3) 伤(断)根促萌法。利用杜仲根蘖力强的特性,在惊蛰前后将侧根挖出,将根皮割去2-3厘米,再培上沃土,很快即能在伤根处萌出幼苗。也可在春季起苗后,有意识地保留部分侧根,苗坑不予平整,浇透水,很快就能长出一片幼苗。

相关信息
  • 杜仲 2008-6-28
  • 杜仲 2008-5-28
  • 杜仲的习性介绍 2014-2-19
  • 杜仲的资料信息 2012-9-06
  • 丝棉木(杜仲) 2008-6-28
  • 乔灌木-杜仲 2008-5-30
  • 杜仲树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2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