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菖蒲

2008/6/28 12:38:04

学名Iris pseudacorus L.
别名:水菖蒲
科属鸢尾科,鸢尾属
赏花期:花期5月,果期6—8月。
分布:
原产欧洲及亚洲西部 ,我国各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有少量老叶残留的纤维,根状茎粗壮,直径可达2. 5厘米,斜伸,节明显,黄褐色;须根黄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基生叶灰绿色,宽剑形,长40—60厘米,宽1. 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色淡,中脉较明显。花茎粗壮,高60—70厘米,直径4—6毫米,有明显的纵棱,上部分枝,茎生叶比基生叶短而窄;苞片3—4枚,绿色,膜质,披针形,长6. 5—8. 5厘米,宽1. 5—2厘米,顶端渐尖;花黄色,直径10—11厘米;花梗长5—5. 5厘米;花被管长1. 5厘米,外花被裂片卵圆形或倒卵形,长约7厘米,宽4. 5—5厘米,爪部狭楔形,中央下陷呈沟状,有黑褐色的条纹,内花被裂片较小,倒披针形,直立,长2. 7厘米,宽约5毫米;雄蕊长约3厘米,花丝黄白色,花药黑紫色;花柱分枝淡黄色,长约4. 5厘米,宽约1. 2厘米,顶端裂片半圆形,边缘有疏牙齿;子房绿色,三棱状柱形,长约2. 5厘米,直径约5毫米。
习性:喜水湿,常在水畔或浅水中生长,也耐干燥。耐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池中能安全越冬。喜阳光充足和肥沃的土壤。
繁殖: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可于早春、秋季和花后进行。根茎分割,每段应带2-3个芽。一般2-3年分株1次。播种,夏季种子成熟,采后立即播种,不宜干藏。实生苗需3年开始见花。
栽培:宜栽于湖畔或池旁的浅水中,也可盆栽于水缸内。土壤要求肥沃。生长期注意水湿条件和水位调整。花后地下根茎逐渐进入休眠期,但不宜干燥。冬季可略为干燥,水位维持在根茎以下,根部仍有充分湿度。
病虫害:常见有白绢病和鸢尾锈病,分别用50%托布津500倍液和25%萎锈灵乳油400倍液喷洒。
应用:黄菖蒲花大美丽,鲜黄色,还有斑叶和重瓣品种,观赏价值较高。特别适合于水湿地、湖畔、池边栽植,景观别具雅趣。亦可作切花。

相关信息
  • 黄菖蒲 2008-6-28
  • 黄菖蒲 2008-6-12
  • 黄菖蒲相关资料 2011-4-22
  • 黄菖蒲的资料介绍 2011-3-17
  • 菖蒲 2008-6-12
  • 花菖蒲 2008-6-12
  • 花叶菖蒲 2008-6-12
  • 菖蒲的资料介绍 2011-3-17
  • 金边菖蒲的简介 2010-6-08
  • 花叶菖蒲的资料介绍 2011-3-17
  • 花菖蒲的资料介绍 2011-3-17
  • 金线菖蒲的简介 2010-6-08
  • 九月黄 2014-2-19
  • 黄荆 2012-9-12
  • 黄杉 2008-6-28
  • 过路黄 2008-6-28
  • 黄蝉 2008-6-28
  • 黄堇 2008-6-28
  • 黄秋葵 2008-6-28
  • 黄蜀葵 200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