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朝阳区北苑公园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健康、清洁、优美的奥运环境却留了下来,不仅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功能性,更造福于附近的居民百姓。奥运场馆附近的北苑公园就是备受好评的一个例子。“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嘈杂的小商品市场,三个月后,竟成了一片鸟语花香的公园!”在北京朝阳区北苑公园,一位附近的居民这样对记者说。
设计融入文化理念
来到这片高楼大厦中的绿地,第一眼看到就是竹林掩映的灰白色园景墙和精致镂窗,错落的布局和考究的装饰好像一处古典宅院。穿过曲折的走廊,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广场和起伏的绿地,绚烂的秋色中游人如织,怡然自得。
“北苑公园西南入口处构思传承中国传统造园的处理手法,利用竹林和四面景墙围合绿地西南角的入口广场,使园区入口与园内绿地形成空间上的虚实变化,游人穿过景墙,可感受若隐若现的园林美景。”负责施工的北京大黄庄苗圃工程部副主任张营国介绍,由于地处地铁5号线出口处和大型社区的对面,北苑公园所在地的人流量特别大,因此公园西北侧是开放式设计,临城市干道处设计与之平行的园路,一方面分流过路行人穿梭,一方面不会打扰公园中的游人。
据了解,公园东侧原是高2米左右的拆迁遗留垃圾,同时西侧与相邻的市政步道也有0.4米左右的落差,趋高就低,设计者因地制宜,在东侧回填好土形成3.5米高的小丘,造就了场地高度起伏,同时取意“钟子期和俞伯牙”、“王羲之醉写兰亭序”等历史典故,山顶片植竹林,在高点设琴台,泉水从琴台下徐徐涌出,依地势如碎玉跌落,两侧设时令花台,围合出主轴线,正是一幅“高山流水,琴台翠竹”的写意画。流水一路向西,经过“曲水流觞”这一园林小品,到达广场中心的石钵涌泉,流水周边的植物大量选用体现传统文化意境的苗木,如松、竹、银杏、海棠等。另外,营造意境在供游人欣赏回味的同时,在观景台设中式的凉亭,在树阴处放置石凳,为游人留出了休憩空间。
细节演绎现代主题
北苑公园吸引游人眼球的重要因素还在于大量应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张营国介绍,为了表现高雅古朴的意境,园内在主轴线———广场对面的高台上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其枝叶扶疏、树干通直挺拔,在错落的平台上层层递进,如高耸的宝塔与下面的潺潺流水呼应,动静结合不失内敛厚重。
沿着随地形起伏的林间步道上行,北侧在嵌草的铺地两侧,有玉簪、萱草、绣线菊等宿根花卉组成的色带,中上层是片植的花石榴、海棠、元宝枫等树阵,背景则是高大的毛白杨和垂柳。时值初冬,从高点往下望去,黄灿灿的银杏、白蜡,绿苍苍的油松和矮紫杉,红彤彤的山楂和红枫,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而在临城市干道西北侧,运用规则处理手法,选用时令花卉营造现代、艳丽的城市景观。张营国透露,这片1.5万平方米的绿地,施工时间不过才三个月,项目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尽量保留了可利用的现状大树,同时结合苗圃的储备资源与原有大树搭配造景,所以整体景观恢复得很快,效果较好。
以广场和观景台为界,南侧的绿地又是另外一番景色:广场的南侧有一面镂窗景墙,墙体颜色是传统园林常用的灰白色,窗花则汲取鸟巢设计灵感,将传统图案进行演绎,尺度适当夸张,日光下可见纵横交错的窗影。走过景墙,大片翠竹绿地令人赏心悦目,在道路高低转折处,布置着古铜色的中式门扇,后面的背景就是大片翠竹,同时富有特色的照明灯具则体现着现代的一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北苑公园西南入口处的植物造景。
本报记者 荀晓晓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