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荒山绿化筛选优良植物

2008/12/26 10:28:17

  荒山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予以实施。前不久通过专家组评审的“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子课题《园林观赏和荒山绿化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将对广州及周边地区开展荒山绿化及林分改造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植物种类和群落配置形式。
  据该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陈红锋博士介绍,该项目是在对广州市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进行评价,调查地点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调查内容包括森林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等。科研人员按照课题制定的详细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对植物种类进行调查,收集植物标本,并运用先进的层次分析法对资源进行评价,指标涉及观赏价值、适应性、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
  在掌握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广州市启动林木种质资源基地的建设项目,对观赏价值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植物资源进行引种、驯化、筛选和评价,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植物资源进行规模化繁育,并在适当地区模拟当地顶级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运用野生植物资源构建群落,为广州市荒山绿化提供示范模板。如常绿阔叶林配置模式,以浙江润楠、华润楠、短序润楠为基调树种,成片种植,随机点缀间种红楠、石笔木、小果石笔木、红花荷、少叶黄杞、五列木等。风水林模式则主要以樟树、黄桐、细叶榕为基调树种,多树种、多层次配置,适当点缀阿丁枫、团花、鸭脚木、木油桐、密花树、罗伞树、网脉山龙眼、厚皮香等。
  以往的荒山造林主要是应用速生树种,营造单一纯林,虽然绿化效果快,但是植物物种较单一,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都存在不少问题。“过去的山体绿化工程多建设成用材林、生产林,随着我们对山体绿化要求的逐步提升,也开始向生态公益林、生态景观林转变。植树造林不仅要见绿,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营造优美的景观效果,各项生态指标达到高水平,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营造一种近自然林的模式。因此对适宜的种类资源开发和群落配置形式研究很有必要。”陈红锋说。
  通过此次调查,科研人员发现木兰科、樟科、山茶科、桑科、壳斗科、紫金牛科等的种类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这些树种具有以下特点:球形树冠、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季相变化,景观效果不错,非常值得在荒山绿化中推广。据悉,目前已经有部分经过扩繁的小苗上市,用于广州市林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