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走进城市绿化还有多远

2009/1/23 12:31:46

  30株珙桐树苗作为“陪嫁”和四川雅安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一同运往台湾,一时间,素有植物“熊猫”美誉的珙桐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如此之美的树种何时能用在城市园林中,在这条路上,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难题?
  就此,记者采访了为珙桐赴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鹏和大规模成功引种珙桐到河南的河南珍宝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总经理张尚武。
  记者:从珙桐的天然分布来看,珙桐适宜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王鹏:珙桐树是距今6500至18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唯一物种,是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植物,国内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边远山区,常以散生或次优势的形式和其他阔叶树组成群聚。其中,四川汶川地区的三江生态风景区自然生长着3万多亩珙桐树,是珙桐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珙桐分布区气候冷凉,空气湿度大,年均温度5℃至8℃,相对湿度80%至90%,土壤偏酸性。野外调查显示,林缘或灌木丛中生长的珙桐长势比林中要好得多,是相对喜光的树种。
  记者:影响珙桐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哪些?国内可推广到哪些区域?
  王鹏:珙桐在国外无自然分布,但欧美很多植物园都有成功引种栽培,瑞士、德、法等国家已普遍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甚至作为行道树使用。国内也不乏成功引种的案例,如北京西南郊苗圃上世纪80年代引种的珙桐已经在那里开花结果,去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又从北川引种了66株珙桐,在精心养护下已全部成活。再如河南珍宝园林绿化工程公司1998年从四川引入一批珙桐,现在其苗圃内存活的珙桐高的已有3米了。从国内外珙桐引种和应用的情况看,国内除四川、湖南、贵州、云南等有自然分布的区域外,福建、江浙沪、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完全可以种植,不过需要科研人员进行引种驯化。总的来说,影响珙桐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盛夏的高温,珙桐喜欢冷凉的气候条件,夏季温度过高,如果水分供应再跟不上,很可能会导致引种失败。
  记者:目前各地苗圃珙桐的生产情况如何?
  张尚武:我前年又从四川引种了一批珙桐,期间曾对云贵川珙桐的苗圃生产做过一些调查,发现那里的很多苗农都在培育珙桐,苗圃内一两年生小苗的存量很大,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但规格大些的珙桐还是比较少的。在长江以北地区,珙桐引种主要是植物园、科研院所进行的小规模科研,苗圃大规模引种驯化的不多。我公司1998年从四川引种了一万多株小苗,10年驯化下来,存活下来的也只有1000多株,不过,有些植株长势很好,地径已有7-8厘米,高可达3米。
  记者:总结你的引种经历,你认为影响引种成活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在苗圃生产中应注意哪些技术环节?
  张尚武:分析引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引种时运输不当,当时我们是通过火车运输的,苗木密封得过于严实,到我们这里时树干都有些发蔫了,种下后当年死亡了一大半。后来苗木死亡很大因素是和春夏之交的干热风有关,一旦浇水不及时,不仅叶子会脱落,枝条也会干枯,尤其是小苗问题更严重。此外就是根腐病,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两次,黑根、烂根损失了一批苗。珙桐成功引种并培养成园林绿化所需要的大规格乔木在生产方面需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幼苗期注意夏季遮阴,及时灌水;二是为培养树形,幼苗期不能太稀,注意修剪侧枝,培养主干枝,避免长成丛生状;三是多施有机腐熟肥,防止根部病害发生。
  记者:目前国内园林工程珙桐应用情况如何?有哪些特别措施来保障成活?
  张尚武:珙桐在园林工程的应用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高档住宅区的庭阴树、公园绿地的风景树等,用量很小,主要是零星点缀,包括珙桐自然分布的区域。不过这次北川新县城的绿化设计中,珙桐被设计为行道树。原产我国的珙桐为什么在国外被广泛应用而我们自己却很少应用?这固然和苗圃生产情况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信心问题,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认为珙桐是珍稀树种,对栽培条件要求高,担心设计了栽不活,所以很少有人敢做尝试,使得珙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步伐极其缓慢。其实珙桐不仅是一种极其优美的园林观赏树种,其生命力也是非常顽强的,很多时候,人工绿地比野生环境有着更优越的土壤和小气候,加上人工的精心养护,珙桐落户城市并非难事。至于特别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设计时注意选择公园、小区绿地及河湖水岸等小气候较好的环境,二是在移栽时一定要保障土球不裂不散,并适当做些改土工作,把土壤PH值调整到6.5左右。在这方面,国内已有成功的案例,关键是要有信心,在细节上把握好,人们有缘欣赏到美丽的珙桐身姿也就为时不远了。



  大凉山原始森林的野生珙桐和苗圃栽植的珙桐。      张尚武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