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秋季用花的催花技术

2009/3/4 10:50:51

牡丹本为春季开花植物,但春花牡丹已不能满足赏花游客的要求。为提高牡丹产业化水平,一些牡丹观赏园、牡丹生产企业都加大了反季节催花任务,特别是秋季用花的催花生产任务。
  笔者参考其他技术人员的传统经验,并经过自身多年牡丹催花生产的实践,总结出牡丹秋季用花的两套催花技术,现分述如下,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常规苗催花技术

  1.品种苗株的选择

适宜催花的牡丹品种有:‘洛阳红’、‘赵粉’、‘胡红’、‘似荷莲’、‘朱砂垒’、‘肉芙蓉’、‘银红巧对’、‘乌龙捧盛’等。在选择苗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催花苗应株形紧凑、枝条健壮、整齐均匀;鳞芽应肥大、充实饱满、无病虫害;应选4至6年生苗并具有十余个枝条,且在头一年平茬过,并在整个生长季节施过2至3次肥。
  2.起苗、储藏

苗株选好后,在鳞芽萌动前起苗(起苗过早增加储藏成本,过晚不利储藏);起苗时避免损伤枝条,尽量保持根系完整。挖出苗株后晾晒根系2至3天,摆放时依次盖住前一排枝条,防止花芽脱水变软。
  低温冷藏时,温度保持在0℃左右,摆放时使植株枝条向上,排好一行后用湿沙或湿锯末填满根茎部以下空隙,应逐行排、填,不要使根系露在外面,储藏期间随时检查温度及根部填充物的湿度。
  3.取苗、上盆

取苗、上盆时间视开花时间、催花品种及催花地的气温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提前60天左右把冷藏苗取出,放在3℃至5℃温控室(或者冷藏室)内炼苗3至5天。上盆应在15℃温控室内进行。花盆一般为口径35厘米、高30厘米的陶盆或塑料盆。盆土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塘土或混合土(炉渣或珍珠岩一份、园土一份、腐叶土一份)。
  4.生长管理

缓苗期:上盆后即可浇透水,且连续3天每天浇一次透水。以后每天喷水4至6次,使鳞芽、枝条保持湿润。温度保持在15℃,相对湿度保持在80%。
  萌动至现蕾期:一般视盆土干湿情况,每隔2至3天浇一次透水。喷水可减至每天3至4次,温度保持在15℃至18℃,相对湿度保持在75%。
  花梗生长至幼蕾期:此期间新枝生长快、幼蕾娇嫩脆弱、抗逆性差,是催花成败的关键时期,也是危险期。该阶段植株对湿度的忽高忽低最为敏感,因此要保持湿度的相对稳定,中午增加喷水次数,防止4级以上的干热风,避免幼苗脱水败育,同时也要防止温度过高(25℃以上)过低(5℃以下),可通过喷水或遮阴来降低温度。注意修枝除芽、除萌,温度宜保持在20℃至22℃,相对湿度宜保持在75%。
  展叶至长蕾期:此期花蕾生长加快,对温度、湿度的变化已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属于安全期。除每天喷水3至4次外,主要是通过控温调整花期偏早或偏晚。此期可进行叶面喷肥,用2‰的磷酸二氢钾或5‰喷施宝每周喷一次。
  园蕾至平蕾期:此期花蕾生长继续加快,是调整花期的关键时期。
  垂苞至透色期:此期花蕾生长减慢,进一步加强花期调整。应尽早将植株放在温度较低处,过晚应注意加温或用500ppm的赤霉素涂抹花蕾。
  绽口初开期:放在阴凉处使花蕾慢慢开放,这样能延长花期。
  二、当年苗催花技术

  1.品种苗株的选择

宜选择开花早、成花率高、单花类、秋季落叶早的品种。此类品种一般花芽分化早,催出的花朵形态好、质量优、成花率高。
  宜选择4至5年生、头年已平茬、鳞芽肥大、鳞芽包裹不太紧密的品种。适宜秋季催花的牡丹品种主要有‘似荷莲’、‘赵粉’、‘藏枝红’、‘黑花葵’、‘朱砂垒’、‘香玉’等。
  2.苗株管理
适宜秋季催花的品种确定后,为集中养分供应花芽生长发育,除头年平茬外,还应于翌年4月初(清明左右)剪去过多(一般留8至10个头)和弱小的萌枝。5月中旬至7月下旬,每隔10天左右对叶面喷施一次5‰喷施宝或2‰磷酸二氢钾,以保证花芽分化有足够的养分。进入6月下旬,每隔一周喷施一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杀菌剂,以防止高温、多雨天气发生各类叶部病害。
  3.苗株休眠期的解除
苗株进行脱叶处理后,根据用花时间提前50天进行解除休眠处理。具体方法是激素处理法:每个花芽用脱脂棉包裹后,用毛笔蘸抹1000ppm赤霉素。每天一次,直至鳞芽萌动膨大(一般3至4天即可)。
  4.生长管理

鳞芽萌动膨大后的生长管理工作同上述常规苗催花技术。
  牡丹催花技术是以苗株质量为基础,即内因;以生态环境因子为条件,即外因。在牡丹催花过程中,休眠的解除是启动催花的关键,作为外因的湿度、温度、光照、水肥、修剪(平茬、疏枝、除萌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催花的进程和质量。
  随着温室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牡丹催花苗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牡丹催花技术也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