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妹:种植花卉讲科技 现代花农成致富状元

2009/3/24 12:22:23

秋日的高空上,时常会看到大雁呈“人”字形排开,飞往南方,在每个方阵中,总会有一只领头雁带领大家奋勇前行。在长安花卉种植的创业征途上,沈娟妹便是这只“领头雁”,在她的带动下,已有四百户农户种花走上了致富路。沈娟妹曾多次被评为嘉兴市、海宁市十佳科技致富女状元、双学双比女能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涌动,而长安镇褚石村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农业产区。1994年,在上海植物园种植了五年花卉的沈娟妹和丈夫,放弃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搞起了玫瑰种植,成为这片土地上花卉种植的第一人。刚从上海回来时仅租了3亩土地种玫瑰,当时经济效益比较好,就慢慢地发展到30多亩地种玫瑰,再逐步引进非洲菊,现在是种的百合花为主,郁金香也种。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在沈娟妹的花卉基地面积已达到一百多亩,沈娟妹成为一个总投资2800万元,拥有四个冷库、93亩大棚(其中连栋大棚21亩)的现代花农!
如今走进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名贵的百合、郁金香、天堂鸟等高档鲜切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到处洋溢着丰收的美景,长安花卉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花卉品种从单一的玫瑰、扶郎,发展到百合、郁金香、鹤望兰、天堂鸟等四十多个中高档品种,花卉销售占据了杭州半壁江山,还远销黑龙江、昆明、南京、宁波、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长安花卉园区被誉为杭州的后花园,鲜切花之乡,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
讲起沈娟妹一家,花农们无不树起大拇指,话语中总透露着打心底里发出的感激,“没有沈娟妹一家供苗木、传技术、找销路,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村里的人见沈娟妹种植花卉走上富裕,也试着种起花卉,但技术和市场信息跟不上,纷纷上门来求经。沈娟妹每次都是有求必应,耐心传授历经多年艰辛研究出的香水百合反复利用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周围的花农,大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投资成本和市场风险。周围群众看到他们种花收入还可以,大家逐步就跟上来了,当时第一个还是缺技术、缺品种,品种像原来月季花的母本嫁接芽也没有,当时虽然是卖起来价佃蛮好的,但是还是放弃了一部份,免费提供种苗的,应该喷什么农药、施什么肥料这种也是毫不保留地提供信息。
褚石村村民褚红亚在她的帮助下走上了种花致富的道路,使她从原来种植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80亩,品种从原来底档的玫瑰、非洲菊向百合、郁金香等高档花卉发展。花农褚红亚从刚刚开始从种玫瑰到种扶郎,03年时看到娟妹家种百合花,开始也不懂,就跑到她们那里去看看,有些地方指导我们,有什么事问她们,娟妹也是很大方,有什么困难总管想办法帮助你解决,包括从催根到剪花到销售很帮忙的,现在整个基地有80亩地,全部种的百合,基本上种的花一年销售在70—80万左右。”
在沈娟妹的带动下,如今长安花卉种植面积已达4400亩,拥有花卉种植大户400多户,总产值8400余万元,花卉种植成为褚石、天明、新民、鹿耳等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成了他们走上了富裕道路的经济保证。
沈娟妹全心扑在花卉种植上,十多年如一日。当记者问她:“你家现在条件也不错了,你还起早摸黑地干活,有时连饭也顾不上,苦不苦?”沈娟妹的回答是那么纯朴。“种花是辛苦的,但是看到自己付出去的劳动得到了回报,花种得那么好,我好像是蛮满意的,蛮高兴的,苦点心甘情愿的,但是我好像也爱着这行,喜欢这行,对它好象真得很有感情,起先是为了经济效益去做的,但现在是爱上它了。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沈娟妹将在花卉事业发展中,不断研究、探索,在高科技的领域中,不断更新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PH值、微量元素,正成为沈娟妹等现代花农口中常用的词汇和日常琢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