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阔叶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0/5/30 14:26:59

一、桃金娘科——桉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桉苗虫害:危害桉苗的害虫主要有白蚁、蟋蟀、小地老虎、金龟子和蝼骷等。危害桉苗的白蚁主要有: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土白蚁两种。小地老虎、金龟子和蝼骷等参阅松苗病虫害。
(一)桉扦插苗腐烂病:使用桉萌条扦插培育的苗木,造林林相整齐,生长迅速,已成为近年发展桉树生产一项重要技术。但由于插条切口处形成的伤口,给习居土壤的病原微生物得以乘虚而入,侵染为害。在高温季节扦插苗发病率高达30~50%,造成很大的损失。
1、症状:病菌侵染插条嫩叶,迅速从上而下变黑干枯;若从切口处侵入,则从下向上腐烂,表皮剥离。但也有些插条感染后只导致部分损伤,并形成愈伤组织,阻止病菌蔓延,长出根系,地上部亦能抽芽展叶。病菌若从叶痕、芽鳞或微伤处侵入,则出现不规则斑点,病斑扩展连结,茎条干枯。染病的插条后期长出白色霉点或灰褐色点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2、发生规律:桉扦插苗腐烂病5~9月是发病高峰期,腐烂率高达50%以上。土壤和插条带菌,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1)扦插前苗床土壤处理 :每平方米用30%土菌清水剂3~6毫升兑水喷灌消毒;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3克稀释3000倍浇灌。(2)插条消毒:在扦插前用27%高脂膜2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浸渍1分钟。(3)发病期间交替喷淋高脂膜200倍液+杀毒矾600倍液+链霉素400单位;或70%土菌清2000~3000倍液;或70%百德富500~700倍液。
桉树病害:危害桉树的病害主要有:桉树焦枯病。
(二)桉树焦枯病:1995年该病害被林业部列为检疫对象。
1、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和枝梢。叶片感染初期出现针头状大小的水渍斑,病斑逐渐扩大,组织坏死如被灼伤,边缘有一赤褐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灰褐色,多数病斑连结造成4叶尖或叶缘枯,病叶卷曲、脆裂脱落。枝条染病,表皮层遍布近圆形或长条形的小点,扩大后若病斑环绕枝干,可造成枝干干枯死亡。在雨后或高湿环境,尤其在靠近地面枝叶的坏死部分,出现密布的白色叉形点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2、防治方法:(1)严禁用疫区桉树枝条作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材料。繁殖用母苗应严格检疫,杜绝带菌苗木调运出圃。(2)尽量避免在带菌的旧圃地育苗,必要时应对土壤、培养基作彻底消毒,可用30%土菌消每平方米3~6毫升用水稀释后淋洒作苗床消毒。(3)在背风低洼的山坡造林时,宜采取宽行窄株的栽培规格,以增强林间通透性,减少病菌积累及传播。(4)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病叶、病枝。交替喷洒50%速克灵400~600倍液,或5%菌毒清400~600倍液或30%土菌清1500~2000倍液。
桉树虫害:危害桉树的虫害主要有绿鳞象、桉袋蛾、桉树大毛虫、桉小卷蛾等。
(三)桉树大毛虫:分布于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省,幼虫危害桉树、木波罗、苹果、梨等植物。
1、生物学特性:福建省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第一代幼虫出现于3~6月,第二代幼虫出现于7~11月。7月中下旬孵化的幼虫,10月中旬在寄主枝杆上、杂草从中、石缝中、墙壁下等地结茧进入越冬。
2、防治方法:(1)在初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5%苏脲1号胶悬剂3000倍液喷洒。(2)幼林、苗圃地发现虫卵,可人工摘卵;发现幼虫,可人工捕杀;发现虫茧,可人工剪除。(3)4月间可在林间释放白僵菌粉炮;每亩用80亿孢子/g粉剂0.5kg。
二、樟科——樟树、闽楠等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
林木虫害:樟叶蜂、樟蚕、樟萤叶甲、茶长卷蛾、楠木鳞毛叶甲、暗腹樟筒天牛
(一)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 Rohwer):樟叶蜂以幼虫取食叶片,是樟树的主要害虫,尚未发现取食其他植物。
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幼虫共4龄,初时取食叶背表皮及叶肉,留下上表皮,稍大后即可将叶啃成穿孔及缺刻,并可转移至另一叶,2~4龄幼虫取食全叶,将叶吃成穿孔、缺刻或仅留主脉。。
2、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低龄幼虫群集嫩叶上,较矮植株可用人工捕杀。(2)生物防治:可喷射苏云金杆菌0.5~1.5亿/ml孢子悬浮液;(3)药剂防治:用80%敌敌畏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剂10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
(二)樟蚕(Eriogyna pyretorum Westwood):以幼虫取食樟树叶为害,严重时整株树的叶子被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及绿化。寄主植株除樟树外,还有枫杨、枫香、板栗、沙梨、番石榴、枇杷、乌桕、银杏等。
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福建一年1代,以蛹在枝干或墙壁等处的茧内越冬。翌年2月底成虫开始羽化,3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3月底终见。成虫有强烈趋光性,3月上旬开始产卵,卵产于枝干上,卵期10~30天,卵粒呈单层整齐排列,上被黑色绒毛,不易被察觉。3月底幼虫孵化,幼虫6~8龄,1~3龄群集取食,4龄后分散为害。幼虫危害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初开始结茧化蛹。
2、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人工捕杀幼虫和蛹茧。(2)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成虫有强烈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3)生物防治:喷射苏云金杆菌1~2亿/ml孢子悬浮液。(4)药剂防治:喷射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晶体敌百虫、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均可收到较好效果。
(三)樟萤叶甲(Atysa cinnamoni chen):樟萤叶甲是樟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取食樟树叶为害。
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越冬。翌年3月初开始化蛹,4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上树取食嫩叶;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枯叶落地造土室越夏,8月下旬化蛹,第一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交配、产卵。第二代幼虫于10月孵化,继续危害,老熟幼虫11月下旬在土室中越冬。成虫有假死性,卵散产于叶面上,幼虫4龄。
2、防治方法:(1)林地撒药、松土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枯叶落地造土室越夏时,在林地松土、撒3%的呋喃丹。(2)白僵菌粉炮防治:5~6月间可在林间释放白僵菌粉剂;每亩用粉炮2个;(3)加强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4)药剂防治:幼虫孵化期喷射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晶体敌百虫、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成虫盛发期,在林间施放林丹烟剂,用药量每亩1kg。
(四)网蝽类:樟脊冠网蝽(Stephanitis (Norba)macaona Drake)、华南冠网蝽(Stephanitis(st.)laudata Drake et pcor)、长脊冠网蝽(Stephanitis(st.)srersoni Darke)
1、生物学特性:樟脊冠网蝽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樟叶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各代发生期为:第一代6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7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8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四代9月下旬至翌年6月下旬;华南冠网蝽在福建一年发生5代。以卵在樟叶背面主脉两侧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各代发生期为:第一代5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8月上旬至9月中旬,第四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五代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长脊冠网蝽在福建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地面枯枝落叶、树皮裂缝、地被物中越冬。
2、防治方法:(1)加强抚育管理。(2)药剂防治:4月下旬越冬若虫盛发期喷80%敌敌畏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
三、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深山含笑、乐山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鹅掌楸病虫害及其防治
木兰科植物目前尚未发现大面积发生病虫害,主要虫害有:木兰突细蛾(Gibbovalva urbana Meyrick):该虫是危害木兰科植物叶部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初孵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啃食,形成棕褐色虫道,随着虫龄的增大,被害处的虫道逐渐扩大成虫斑,往往一个叶片2~6有个虫斑,被害的叶片逐渐枯黄脱落。
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枯叶杂草丛中或树洞、土缝中越冬。翌年2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上树取食、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卵散产于嫩叶表面,幼虫孵化即潜入叶片组织开始危害。2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各代危害盛期分别为:第一代为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第二代为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第三代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四代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第五代为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第六代为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 成虫有强趋光性。幼虫老熟后,咬破虫斑,坠丝下垂,落入枯叶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2、防治方法:(1)加强抚育管理,冬季及时清除地面枯枝落叶、灌木杂草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蛹。(2)在各代成虫盛期(2月、4月、5月、7月、9月、11月)以黑光灯诱杀成虫。(3)在在各代幼虫盛期,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00~5000倍液。
四、壳斗科——格式栲病虫害及其防治
壳斗科病虫害:栗白粉病、褐斑病、栎实僵干病、栗实象鼻虫
(一)褐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当年生叶片和嫩枝,病斑为褐色圆形,危害严重时叶片嫩梢焦枯,常导致幼苗枯梢缺顶,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苗木质量。
2、发病规律:病菌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5-6月为发病盛期。
3、防治方法:① 发病前喷1%的波尔多液预防;②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③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除烧毁,并进行药剂防治。
(二)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maira):又称栗实象鼻虫。幼虫危害。
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化蛹期,化蛹盛期在8月中旬,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幼虫孵化,老熟幼虫于己于10月中旬入土越冬。
成虫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出土后取食栗实子叶补充营养,并将卵产于栗实中,幼虫在栗实中取食至10月中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