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栽培技术规程

2008/6/28 12:44:14

九里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九里香栽培和造型技术过程的繁殖、移植及地栽期管理、上盆、整姿造型技术、养护管理等管理要求。
2 .名词术语
下列术语和名词适用于本标准。
2.1 盆景
栽培于花盆等容器中经过造型的观赏植物。主要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挂壁盆景和异型盆景等。
2.2 盆景艺术流派
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创作方法及艺术风格相近的创作者所形成的艺术派别,通过作品显示出其本身的特征,而与其他派别相区分。中国树木盆景的主要流派有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徽派、海派、通派、浙派等八大流派。赤坭镇瑞岭盆景是岭南派盆景的代表作之一。
2.3 树木盆景
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型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统称为树木盆景,习惯上又称树桩盆景。表现形式主要有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临水式、悬崖式、连根式、合栽式、提根式等形式。
2.4 营养贫乏症
由于植物的种类不同以及不同土壤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有差异,在栽培过程中若缺乏某种元素而又没有及时施肥补充之时,植株就会产生这种营养元素的缺乏症,在植株上出现一定的病症。
2.5 实生苗
用种子进行繁殖的过程就称为有性繁殖,其繁殖出来的苗叫实生苗。
2.6 病害
植物的各部位因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类菌质体、病毒)的侵染或因生理的原因导致的各种病斑、组织潰烂、坏死、穿孔、褪色等伤害。
2.7 虫害
植物各部位因害虫危害造成的穿孔、缺损、褪色、斑点等伤害。
3 .植物学知识
九里香 M. paniculata ( Linn. ) Jack. 属芸香科 ( Rutaceae ) , 九里香属 ( Murraya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 2~5m ,分枝多。奇数羽状复业,互生,小叶 3~9 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表面深绿有光泽。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液,花较大,白色,极芳香。浆果卵形或球形,熟时硃红色。花期夏秋, 11 月至翌年早春果熟。
九里香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产于华南、西南各省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只能盆栽,气温低于 5 ℃ 需入温室。
喜温暖湿润,不耐寒,稍耐荫。要求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及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石灰性的土壤。
可播种、扦插、高压繁殖。
树冠优美,四季常青,花香宜人,为优良芳香花木。可作绿篱或配置于庭院之中,建筑物周围。是室内绿化装饰的良好材料。萌生力强,耐修剪整形,是岭南派盆景的代表树种之一。
4 .繁殖及取材与培育措施
九里香可以播种、扦插、高压繁殖法进行繁殖,但用于制作盆景的九里香种苗以播种繁殖方式获得的实生苗效果更佳,所以播种繁殖是九里香盆景苗的主要获得途径。山野采掘得到的老桩,可以在短期内培育成型。
4.1 播种繁殖及苗期管理
4.1.1 种子来源、处理及播种时间
在每年 11 月至翌年早春,采成熟的红果,用人工把浆果压烂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晒干才可播种,发芽率较高。亦可即采即洗即播,但发芽率较低。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春季是播种的最好季节。冬季所采的种子,可采取砂藏的方法,留到翌年进行春播。
4.1.2 苗圃建设
4.1.2.1 选址要求
苗圃要求日光充足、排水、通风良好,灌溉方便;土壤首选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结构性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4.1.2.2 整地和作畦
最好在秋季对第二年春将用于播种的土地进行翻耕工作,并结合翻耕工作施用有机肥,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作畦的方式依据不同地点、地势而异。地势较低和水位较高的地方,畦的高度可以高一点,以利于排水;畦的宽度和长度以便于操作为原则,一般宽度为 1~1.5 米,视具体情况而定;畦的走向宜南北方向。
4.1.3 播种方法
播种前先把表土耕平耕细。根据九里香种子的特性,同时为了便于以后的移植工作和使小苗的生长相互间不互相干扰,采取点播的方法。即在起好的畦上面,按照行距、列距为 15~20cm 的间距,有序地挖好播种穴,穴的长宽深为 3~5cm ,播种前在穴底层填上经过加工的土壤,即用干净的土壤(未种过其他作物的素土)加上适量腐叶土、肥料混匀的土壤,直至深度为种子直径的 2~3 倍左右,将种子按照一穴一粒播下,并覆上这种土。覆土后用水淋透,气温较低时最好在上面盖上一层稻草。在发芽前需保持土壤的湿度,经 20~30 天可发芽出土。
4.1.4 苗期管理
从种子发芽后的 1~2 年的时间内为小苗生长期,在这个时期造型的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但苗期的生长对植株以后的造型影响很大,所以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促进小苗健康生长。
4.1.4.1 水肥管理
苗期要特别注意做好淋水保湿工作。浇水采取地面灌溉为主,夏秋季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冬季可在中午前后进行。灌溉量以浇透为原则,让水份能到达根的最底部。同时,旱天要注意及时淋水,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做好防旱防涝工作。
苗期的施肥采取勤施薄施的原则,可每隔 1~2 个月施一次。可用腐熟的饼肥或粪肥等,稀释后再用;也可以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等,及时分析土壤是否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施用适当的化学肥料,以补充小苗健康生长所缺乏的营养元素,促进小苗健康生长。植物营养贫乏症检索表见下面。
4.1.4.2 除草
在降雨或浇水后,杂草繁殖较快,与小苗争夺水分、养分及阳光,因而要及时除草,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温,促进土壤中有基质的分解,为小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幼苗期要特别注意做好除草工作。除草工作应在杂草发生的初期及早进行,在杂草结实之前必须清除干净,地上和四周的杂早都要除净,对多年生宿根杂草应把根系全部挖出深埋或烧掉。小面积可人工清除,大面积可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
4.1.4.3 主要病虫害防治
九里香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铁锈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天牛、介壳虫等,要及时做好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工作,保证九里香的正常生长。
白粉病发生在叶部,可用流悬浮剂或粉菌特或 0.3~0.5 度的石灰硫磺合剂喷洒。铁锈病是常见的枝干疾病,致使枝干干心腐朽,可用三唑酮喷洒。红蜘蛛在气温较高时发生,它吸取枝叶汁液,叶片被害后呈现灰色斑,严重时枯黄脱落,可用益扫利效果较好,也可用 40% 乐果乳剂 1500~2000 倍液等,煮辣椒水喷杀亦可。介壳虫吸取树木汁液,还能引起煤污病,使树木生长不良,枝叶枯黄,提早落叶,可人工刷除消灭外,可用 40% 乐果乳油 1000~1500 倍溶液,或用 80% 敌敌畏 1000~1500 倍溶液喷杀。天牛对植株危害较大,成虫可人工除掉,也可涂以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4.2 山野采掘
九里香散生于华南及西南地区低山丘陵的杂木树林或灌丛中,尤其是石灰岩山地杂灌中较为常见。
4.2.1 选桩原则
采掘树桩要从树龄、形态以及发展前途等方面综合考虑。树龄以久桩老者为贵,同时长势旺盛;树形以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的特点为佳,特别应注意根部和主干的形态。树桩一般不宜太高,以利于成活和便于加工,又适于上盆和陈设。
4.2.2 采掘时间
采掘时间一般宜在树木进入冬眠期后,以初春化冻,树木尚未萌发之前为宜。深秋、初冬采掘也可,但冬季养护较麻烦。
4.2.3 采掘方法
采掘时一般要将主根截断,但要多留侧根和须根。采掘的树桩,根部不必带土,最好放进泥浆里醮一下,裹以苔藓,以保护须根不致失水而枯萎。
4.2.4 养胚
山野采回的树桩,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细心培育,然后才能制成盆景,称为“养胚”。养胚最好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分的地方进行地植,或采取泥盆栽植,以便于结合造型加工。栽植时主干高的树桩可用苔藓包在主干上。栽后要浇一次透水,可用少许稻草盖在树桩上,保持湿度。夏季温度高要搭荫棚,勤喷水。冬季围上草帘,防止受冻。平时要注意补充水份,但注意浇水不可太多,防止烂根;天气干燥时最好常往叶面上喷水。勤施 薄肥,可用花生麸或腐熟的饼肥或粪肥稀释后再用。同时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方法和苗期的管理相似。经一年的养胚后即可进行加工造型。
4.3 其他繁殖方法
4.3.1 扦插繁殖
在每年 4~5 月梅雨季节进行。选用一年生健壮枝条或半熟枝条为插穗,长 8~12 厘米,上部留 3 至 4 片叶,插深 1/2 。苗床土要肥沃疏松,透水性好,插后揿实土壤,浇透水,及时搭棚遮荫,经 50 天左右即可生根。其成活率的高低,决定于浇水、除草、松土等日常管理工作。生根后,留床培育一年,再行分栽移植培育大苗。
4.3.3 高压繁殖
高压繁殖宜在 5~8 月进行。宜选用粗健枝条,环状剥皮,宽约 2 厘米至 3 厘米,然后把沙质壤土和培养土捏成糊状,包在愈伤的外面,再以湿润的苔藓裹扎,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套好,两端以塑料绳扎紧,有利保湿,约 50~60 天就可愈合长根,从根下方切离母株,上盆定植。
5. 移植及地栽期管理
5.1 移植
移植可以加大株间的距离,即扩大植株的营养面积,增加日照,有利于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健壮;同时移植可以抑制徒长,使植株生长充实。九里香小苗生长 1~2 年后,植株生长至一定的大小,可以进行移植。
5.1.1 移植时间
移植时间以植株水分蒸腾量极低时进行最为适宜。原因是移植时必然伤及根系,使吸水量下降,与植株水分蒸腾量失去平衡,造成植株萎焉而影响成活。所以在无风的阴天移植最为理想,降雨前移植成活率更高。就一天来说,则傍晚进行最好,这样有一夜的缓苗时间,更有利于成活。
5.1.2 栽植密度
移植后的栽植密度要求一般植株之间的行列距至少为 1 米× 1 米,具体可根据植株的造型形式和收成计划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如斜干式等造型的植株行列距可适当加大;制作成大景的植株行列距可达 2~3 米,而中、小景的行列距可逐级减少;同一批植株计划分期收成的,行列距可适当小些。
5.1.3 整地作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