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重盐、耐海水植物培育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2008/6/30 15:35:21


一、培育抗重盐、耐海水植物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淡水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最大制约因子,传统农业灌溉所依赖的淡水资源短缺将不可避免;从另一角度讲,不合理灌溉及水质劣化所带来的土壤盐渍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因此,抗重盐、耐海水植物的培育及规模化生产将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就我国而言,人口达12亿,耕地仅有15亿亩,其中盐碱地就占5.4亿亩,人均占有耕地及淡水资源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在现代化进程中,耕地萎缩、淡水污染、海水入侵进一步威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利用我国广大盐碱地与滩涂这一宝贵的后备国土资源。
国内外研究证明,生物措施是改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最佳方法。引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抗盐碱、耐海水植物,增加地面覆盖以减少地表蒸发,既可改良土壤,扼制土地的盐渍化,又可实现盐荒地的利用。现已知,全世界约有1500种盐生植物,有的可作为粮食、牧草、食油,有的可作为纤维及化工、医药原料。另外,细胞及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耐盐基因工程育种正走向实用化,经济作物与大田粮食作物耐盐品种的分子育种已为期不远,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盐生植物,使之成为生物反应器,也将成为可能。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黄河冲积扇形区域内,黄河每年新造淤地20000-30000亩,但因成陆年轻,地下水位和地下矿化度较高,易受海潮侵袭。该地区四季水分配不均,年降水量较少,土地蒸发量大,蒸降比为3.23:1。再加上掠夺式的开荒,破坏了当地的天然植被,形成大面积的盐荒地和次生盐渍化土地500余万亩,给该地区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造成极大困难。
东营市农科所在大力引种国内外耐盐、盐生植物,建立抗重盐、耐海水植物资源库的基础上,加强海水、地下水灌溉的研究,以期选育出适宜盐碱地区生长的新品种,并且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迅速形成产业化生产,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盐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二、盐生植物园基本情况及近期工作进展
1、盐生植物园基本情况
“中国东营盐生植物园”建于1996年,共引种国内外耐盐、盐生植物41个科92属126种。植物园分为育苗区、树木区、中草药区、草坪区,建有玻璃温室525平方米,冬暖式无立柱大棚900平方米,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育苗池一个,能够承担耐盐植物的不同季节育苗及越冬管理。现种植沙枣10万株、苦楝5万株,白腊、海棠等5000株,还有枸杞、白刺、沙冬青、甘草、牛蒡、车前、中华补血草、单叶蔓荆、萱草、星星草、高羊茅、剪股颖等耐盐植物。
1999年,引种了耐盐番茄、耐盐芦笋、耐盐甜菜以及可用海水浇灌的大麦;并建起了“园中园”,把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耐盐、盐生植物迁地保护,进行研究开发。2000年新引种了海边月见草、美国洋麻、美国耐盐草坪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