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妙林花木场场长邵妙林:苗木出口需要不断探索

2008/5/31 15:35:32

 近几年,萧山的花木界人士开始尝试苗木出口,虽然出口的苗木数量占萧山地区苗木总量的比例很小,但是却有重大意义,为花木业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说起萧山的苗木出口,还真有几家做的不错,宁围镇丰东妙林花木场便是其中之一。


    90年代自己创业


    丰东妙林花木场场长邵妙林,经营苗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1980年,邵妙林在当时的盈丰乡多重经营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采购,把采购来的树种让当地的农民栽种,然后再帮助农民销售成品。后来,乡政府专门为下乡的知识青年建立了园艺场,邵妙林又到园艺场工作,负责苗木的销售。这为他以后自己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宁围镇已经有很多经营苗木的个体户。看到别人都经营的有声有色,邵妙林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了。1991年,他承包了100亩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随着国家绿化对苗木需求的不断增加,他的花木场——丰东妙林花木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苗木基地从100亩发展到了400亩,2005年年底,他又承包了400亩地,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路,邵妙林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他说:“刚开始花木场没有资金运转,我就贷款两万多元,现在我们花木场也开始承接工程,这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现在我已经贷了200多万的款子。”


    尝试苗木出口


    说起苗木出口,妙少林并不是萧山第一人。在他之前,萧山地区已经有人尝试着出口了一些苗木,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因为苗木湿度不够,成活率很低。2004年,妙少林通过一个外国朋友,开始尝试苗木出口。从2004年1月到2005年4月,他总共向德国出口瓜子黄杨190万株,近20多个集装箱。在办公室里,邵妙林拿出了当时拍摄的照片给记者看,并说:“在出口之前,我们要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首先清洗苗木的根部,然后进行消毒,最后再装箱,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为此,我专门雇了200多个人来帮忙,最多的一天请了222个人。”为什么会选择向德国出口瓜子黄杨呢?妙少林说:“欧洲市场对瓜子黄杨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它的附加值比较低,欧洲国家不愿意生产,而中国的瓜子黄杨生产成本低、小苗运输也比较方便,因此,德国客户才从中国市场进口。欧洲有十几各国家,市场比日本和韩国都大。而且,欧洲的门槛比较低。韩国从2005年6月1号开始,出台一个有关进出口物品检疫方面的文件,对进出境物品的检疫都很严格。我有一个朋友待了几盆仙人球想去参加一个展会,结果在检疫的时候被扣下。相比较而言,欧洲的检疫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我的产品除了出口德国,还将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


    妙少林的第一次出口也不是很完美,中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05年春天出口的一批瓜子黄杨,因为缺少水分,叶子有些蔫了,至今德国方面还有一些款项没有付清。妙少林说:“进行苗木出口是意见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是品种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双方还处在一个磨合阶段。我们出口的瓜子黄杨,在品种上和德国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二个就是运输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苗木都适合出口,这要考虑运输费用和运输风险问题。一个集装箱如果从这里出发运到欧洲大概需要4000欧元,合人民币4万元左右。一株大苗的运费需要几块钱,有时候甚至达到几十块钱。还有就是运输过去,能不能保证高成活率。我们现在搞出口还停留在试验阶段,看看我们的产品如何才能被国外认可,如何才能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外方面也处在试验阶段,主要观察进口苗木能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合环境。我们目前的出口还需要通过中间商,想做到直接出口,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达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工程。首先,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仅仅靠一两家公司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此外,还需要专门的技术工作人员,比如既懂苗木知识,又懂国外语言的人才。还需要熟悉国外市场的行情。”为此,妙少林专门去了一趟欧洲,到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考察。他说:“我现在正在试用一些样品,比如大叶黄杨、棣堂、紫玉兰等,如果这些样本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那么我就可以扩大生产,然后出口。现在,我们花木场里有5万盆紫竹,长的很健壮,大概有30-50厘米高,已经有一个英国客户提出了意向。还有,我准备从新承包的400亩地里拿出150亩地专门生产容器苗,因为容器苗更适合出口。”


    独特的“苗木经”


    邵妙林一方面进行苗木出口,把国内的品种引向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他从许多国家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比如,他从荷兰、新西兰等地引进了粉心荚蒾、泰尼斯荚蒾、金叶龟甲冬青、大花六道木等新品种。邵妙林说:“我引进的新品种主要是面向国内需要的,我想看看这些品种在国内有没有市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内的苗木品种更加丰富”。


    在苗木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邵妙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苗木经”。他说:“要想做好苗木,首先就要参考市场,看看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生产方向。种苗木其实就是在给地球穿衣服,今年流行什么,明年流行什么,每个苗木生产者都应该具有前瞻性,要做到合理布局、比例协调。现在市场变化很快,以前可能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价位才能起变化。但是现在可能一年一个价位。这就要求苗木经营者更加懂行。其次,种植的苗木要具有实用性,适用范围要广。目前的形势是大规格苗木比较热销,野生比较缺乏,因此,我专门买了很多野生树种回来。比如,我有一些江西野生的香泡树,购买的价格每株在800元到1000元之间,但是我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合处理,用了3蔫的时间是它成型,这样下来,一棵就可以卖到2000多元钱。另外,我认为我们的种植方向应该向家庭消费转移。像在一些挤出设施比较完善的国家,他们的公用陆地对苗木的要求基本饱和,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家庭消费。我这次去欧洲,看到荷兰一家公司制作“植物组合”,他们把几种不同的小苗木组合在一起,摆出不同的造型。这样的产品都属于一次性消费,市民可以直接从超市购买。所以国外的苗木种植者会一直有生意做。现在,国内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公用陆地的需求量在一段时间内会趋于饱和,到那个时候,我们应该适时的开发家庭消费市场,为苗木业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