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意境美

2008/5/10 10:58:02






    植物是美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取植物材料用之于园林创作上,则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优美环境。对于无生命的建筑环境来说是极为突出的。园林之产生,也可以说主要是出于满足人们对植物环境的享受(当然也包括一小部分动物)可以说植物是美的物质基础。


    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形象,人们从对景象的直觉开始,通过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这是由于造园家倾注了主观的思想情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在诗中用“暖树”、“乱花”、“浅草”、“绿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春景。“竹处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用青竹与桃花带来春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独生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用深林、青苔、幽篁这些植物构成多么静谧的环境,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景色清新,色彩鲜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植物构成多么美妙的景色。而张继的“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所描绘的江枫如火、古刹钟声的景色,竞引得大批日本友人飘洋过海前来游访,这是诗的感染力,但诗的灵感源于包括以植物为主构成的景象。因此,对植物美的了解与运用,对提高园林的艺术水平至为重要。


    园林植物的美即其观赏特性,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最易为人注意的是植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及嗅觉美。近年来,许多城市园林界有雪松热。雪松树形优美,是世界著名的五大公园树之一。但若配植于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即使生长良好,但从艺术效果看是非常不和谐的。同样,松、柏配植于中国的名刹古寺非常和谐,但若植于西方教堂等高大直式建筑前又不和谐了。所以,即使植物本身很美,但若运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园林的艺术水平,反而会适得其反。植物的形象美、色彩美以及季相变化等都比较容易为人们所发现和了解,但是常为人忽略的是植物的美,尚包含有一种比较抽象的、却极富于思想感情的美,可称为含蓄美、寓言美、意境美,正所谓景外之景、弦外之音。这种美与民族的文化交流,风俗习惯、教育水平、地域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等有所不同。这种融汇了人们的思想情趣与理想哲理的精神内容既有传统,又随着时代而发展。它对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对培养精神文明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具有悠久的灿烂文化,人们在欣赏大自然植物美的同时逐渐将形象美人格化。比如视松柏耐寒,抗逆性强,虽经严冬霜雪或在高山危岩,仍能挺立风寒之中,即《论语》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叶细长成针状,经风吹拂易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是为松涛,有万马奔腾,翻江倒海之势。园林中就运用这个特点而创造出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的景区。松树寿长,故有“寿比南山不老松”之句,以松表达祝福长寿之意。因此,以松树而言,在园林中可以创造出许多园景,表达出多种思想感情。试想当你攀登黄山,迎客松以婆娑之姿和阵阵涛声相接时,有何感受呢!首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的绿化是运用松树意境美较成功的例子。竹被认为是有气节的君子,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之誉,又有“群居不乱,独立自峙,振风发屋不为之倾,大旱乾物不为之瘁,坚可以配松柏,劲可以凌霜雪,密可以泊睛烟,疏可以漏霄月,婵娟可玩,劲挺不回”的特色。苏东坡曾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梅亦被誉为傲霜雪的君子,习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目为清客。北宋诗人林和靖(公元967~1028年)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千年来传为名句。荷花被认为“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有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君子的象征,它有“荷香风送远”“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的美化效果。李白的“鉴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写出了优美动人的意境。桃花在公元前的诗经周南篇有:“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誉其艳丽;后有“人面桃花”句转而喻淑女之美,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使桃花林给人带来和平、理想仙境的逸趣。在广东一带,春节习俗家中插桃花表示幸福。李花繁而多子,现在习称“桃李遍天下”表示门人弟子众多之意。紫荆表示兄弟和睦。含笑表深情,木棉表示英雄,桂花、杏花因声而意显富贵和幸福,牡丹因花大艳丽而表富贵。白杨萧萧表调怅、伤感,翠柳依依表情意绵绵。兰有幽香为清高脱俗的隐士。过去北京城内较考究的四合院内的植物配植,讲究“玉堂春富贵”,听来虽感俗气,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也是一种风格,即在庭院中对植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或盆栽桂花,有的又讲究摆设荷花缸。如果改为桧柏、黄杨绿篱或草坪,则失去了传统的风格。在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中又分为几个等级,较一般的居民则常采用枣树、槐树、臭椿、榆树、偶而亦有藤萝架的配置方式。


    对于园林植物特别是各种花卉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这种美感享受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是非常丰富的,两千年来咏花的诗词之多是无法以数计的。


    再看看小说《聊斋》里的不少人物,都是花鸟鱼石的化身,如荷花三娘子、寒月芙蕖、石清虚、鸽异、粉蝶、香玉、绛雪、耐冬、种梨等等,其形象思维变化万端。《红楼梦》里的葬花词、桃花行、柳絮词、芦雪庭、红梅诗、海棠社、菊花题、风雨词、螃蟹咏,也都是在联想意境上较为深邃。


    郭沫若同志的《百花诗》联想广泛,其中有些首的艺术性也是好的。十二月花候所记,其措词之浪漫与恰当,味道是很厚的,如杏饰其靥、木笔书空、海棠朝睡,柳絮化萍,莲思脱火、牡丹王,芍药相于阶,杜鹃啼血,荼醾香梦,芙蕖泛水,艳如越女之腮,萍藻飘风,影乱秦台之镜,榴花烘天,葵心倾日,蝉噪凉柯影入机中之鬓,蜂愁蝶怨,凤仙降于庭,玉簪搔头,芙蓉冷,芦雪飞……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自己喜爱的植物,例如朝鲜族很喜爱“金达莱”(北方产的一种野杜鹃Rhododenron spp.堇色花),视为幸福和平;蒙古族很喜爱干枝梅(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视为驱祛邪恶保平安的花草;汉族很喜爱牡丹、梅花、桃花与菊花;回族喜爱沙枣。至于夹竹桃虽然各地均较喜爱,但福建一带则颇鄙视。中国对园林的花草树木有意境美的传统,西方国家也有这方面的传统,在互相交往之中常与花来表达语言感情。


    例如:


    紫萝兰 Matthiola incana 忠实、永恒的美。


    百合类 Lilium spp. 纯洁。


    牵牛花 Pharbitis nil 有情、喜悦。


    郁金香 Tulipa spp. 名誉。红色:爱情的表白;黄色:希望之爱、相思;白色:失恋。


    勿忘草 Myosotis scopioides 勿忘我。


    植物的意境美,多由文化传统而逐渐形成,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会转变。例如白杨萧萧是由于旧时代所谓庶民多植于墓地而成的,但今日由于白杨生长迅速,枝干挺直,翠荫匝地,叶近革质有光泽,为良好的普遍绿化树种,即绿化的环境变了,所形成的景观变了,游人的心理感受也变了,用在公园的安静休息区中,微风作响时就不会有萧萧的伤感之情,而会感受到由远方鼓瑟之声,产生“万籁有声”的“静的世界”的感受,收到精神上安静休息的效果。又如对梅花的意境美,亦非仅限于“疏影横斜”的“方外”之感,而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具有伟大理想的精神美的体现了。在蓬勃发展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对传统上的植物的形、色、声效果注意较多,如粉墙为纸,植物山石为画,以及漏窗、洞门的中堂画幅框景、对景、雨打芭蕉、听松涛、观树影等,发扬这些传统手法都是好的,但是今后能加强对植物意境美的研究与运用,对进一步提高园林艺术水平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广大游人受到这方面的熏陶与影响,使他们在游园观赏景物时,在欣赏盆景和家庭养花时,能够受到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