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攀缘植物应用状况

2008/5/31 13:32:18

1、国内外攀缘植物应用状况
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发展城市绿地,保护城市绿地是建设清洁优美城市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绿化专家们。利用城市屋顶建造“空中花园”、”空中菜园”、“空中渔场”、“空中养殖场”,开展立体绿化,收到了良好效果。
美国的一位风景建筑师于1959年首先在楼顶建造了一个景色秀丽的“空中花园”,他在屋顶上做了防水防渗处理,铺敷薄层土壤,配植乔木花草特别是藤本植物,有曲折的通道穿行间,并设靠椅、小凳,供人休息。由于防水处理得好,屋顶不漏不损,安然无恙。此后,屋顶花园在不少国家出现。
前苏联的莫斯科和图拉等城市的一些工厂和机关利用楼房的屋顶兴建暖房。一年四季都可采摘鲜花、收获蔬菜。
日本设计的楼房除加大阳台,以提高绿化面积外,还把屋顶连成一片,成为广阔的绿化场地。日本城市楼高,市区绿化招多;使高楼能变“森林”。位于东京中央区的圣路加国际医院里有一片“空中森林”,郁郁葱葱的林木面积达2000平方米,有六层楼高并爬满了攀缘植物。患者或者访客常常到此处休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听一听林中小鸟的叫声。原来这是医院为了帮助病人获得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专门在6楼平台及楼四壁营造的绿色风景。“与其让病人看到窗外的绿色,不如让他们走进绿色的森林。”是这家医院的宗旨。无独有偶,新宿区的第一日本印刷公司总部大楼楼顶也有这么一片树林。公司职员们平时午休都喜欢在树下休憩娱乐。到了樱花飘香的季节,登楼赏樱、俯瞰市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空中花园能降高温,如今像圣路加国际医院式的“空中花园”在日本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出于美化市容的考虑,更多的是保护都市环境、降低温室效应的需要。日本的城市化现象非常严重。1995年全国43%的人口居住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农村的年轻人纷纷涌进城市,造成40%的农村人口过稀。虽然全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位居世界前列,但绿化状况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并非如此乐观。拿人口占全国1/4的东京都来说,中心地带的绿地覆盖率只有12%,市区的覆盖率为28%。人均公园面积只有纽约的1/5,因此日本政府把城市绿化纳入“21世纪都市再生计划”的重要内容。日本各都道府县政府都拟定了“绿色计划”,即增加花园、草坪、树木等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的计划。即将通过修改的城市绿地保护法还规定,凡是占地面积超过1OOO平方米的新建筑必须把非建筑部分的20%用于建绿地,而且楼顶必须至少有20%的部分种植绿色攀缘植物,政府将为此提供补贴。修建空中花园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热岛效应”。有研究表明,人口密集却不长一草的东京都市中心夏季温度比绿树成荫的明治神宫地区要高3—4度。东京都全年的炎热天数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即便在晚上温度也不低于25度。专家认为,热岛效应的80%归咎于绿地的减少,20%才是城市热量的排放。因此多植攀缘植物,吸收城市热量,调节城市平衡,成为当务之急。
德国则将楼房建成“阶梯式”或“金塔式’’的住宅群。当人们的平台上布置起形形色色的屋顶花园后,远看犹如半壁花山,近瞧恰似花草峡谷。
加拿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高层建筑楼顶上采用轻型多孔材料和构件,配上少许土壤,筑起了假山、瀑布、水池、草坪、花坛、树群,绿化的屋顶,好一派自然美景。还有些地方,除了把每个屋顶平台变成一个个微型花园之外,还要在墙面种攀缘植物,搞垂直绿化,或用蔓生花木塔建绿色的拱门、牌坊、花塔,以娇艳的自然之美,将幢幢大楼美化为座座青山,让人们的生活在优美的花草之中。
还有一些国家已经用攀缘植物对围墙的性质及功能赋予全新的内容。尼日利亚首都将城区内的围墙都用美丽的攀缘花卉和树木代替,虽然有的还是铁丝网壁其上却布满了攀缘植物。美国和巴西有些城市出现的围墙,是将砌墙用砖做成空心,里面填充树胶、肥料和攀缘植物种子,一侧开着沟槽,砌在墙外侧。当空心砖墙与水管接通后,绿油油的攀缘植物便从墙内萌出,成为碧绿的“生物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已将“生物墙”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市内不准设非生物墙壁,使馆内一律以异国花木为墙。当地居民则以蔷薇为墙。该市不但有墙皆“绿”,而且五彩缤纷,清新优美。
2、我国攀缘植物应用状况
在我国,垂直绿化是80年代才被逐渐重视的一种绿化形式。80年代垂直绿化应用于道路绿化,特别是山区公路绿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垂直绿化得到了人们的进一步重视,对其应用广泛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它在公路绿化中的应用无疑是对公路绿化、特别是山区公路绿化的一种丰富和提高,对改善行车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北京市门头沟为多山地区,山多地少,行政区域内97%左右是山。平原面积不到3%,受地理条件影响,其区内道路多为山区公路,傍山路段多。以前的公路绿化大部分是行列式单行路树,而傍山路段几乎是无绿化或部分单侧(填方一侧)绿化。为改变门头沟公路绿化现状,丰富公路绿化内容,提高区内公路绿化水平,根据当地公路特点,结合地理条件,当地人尝试种植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自1992年至今,在适宜路段基本完成垂直绿化,涵盖里程190余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京西旅游事业的发展,其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我国加大了对攀缘植物的研究、开发力度C科技部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中,已对下一步的研究、开发工作进行了安排。其主要表现于:我国将攀缘植物用于城市绿化和道路护坡等方面的试验、示范已取得显著成效。众多城市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建筑垂直绿化、道路护坡等已较为普遍,效果良好。目前,我国已筛选出一批适应不同地区的攀缘植物,并开展了苗木扩繁工作。北京现在常春藤的育苗量已达30万株以上,地锦的育苗规模也在30万株以上,为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种苗保证。
此外,我国利用攀缘植物进行荒漠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北京农林科学院已选育出了5个攀缘植物品种,并已成功应用于山西吕梁、榆次和内蒙古等地的荒漠化区域治理和矿区绿化。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的“首都圈防沙治沙应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也在内蒙古至北京沿线开展了攀缘植物用于沙区治理的专门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攀缘植物对于城市绿化、荒漠化治理、矿区绿化、水土保持具有独特的作用.对我国生态建设极为重要的农牧交错带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作用更为显著。
2001年6月,河北省省长钮茂生向省林业局转来李岚清副总理关于在沙化地区试种藤本植物的重要批示。为落实李岚清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省林业局分别在坝上地区丰宁县、环北京地区涿鹿县和涿州市、平原地区栾城县、黑龙港流域临西县的沙化地带建立实验基地,种植葛藤、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开展藤本植物防沙治沙的研究。
1992年至2001年.我国也开始大规模地将攀缘植物应用于道路绿化。许多路线适宜路段基本完成垂直绿化。各省在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各界的好评。
1995年,甘肃的祈光辉在《北方墙体绿化新秀——山乔麦》一文中对攀缘植物山乔麦引种于兰州、西安的园林应用效果做了研究。在该文中称:“该种最适合铁栏墙或靠墙壁底下种,其枝叶生长甚密,可将墙体完全掩没,顶部经过人工修剪后,看似一面绿色的墙壁,观赏效果极佳”。他还对山乔麦的繁殖方法做了试验,结果是不经处理播种和扦插繁殖系数均极高。在栽培试验中认为该种生长快、较耐旱、耐贫瘠,是良好的攀缘植物。
1995年,江苏的周世善对扶芳藤生长习性、生长速度、观赏价值、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证明扶芳藤主茎一年能长1M多长,在无性繁殖上表明该种一年四季除严寒天气外,均可剪枝扦插,方法常规,只要保持培养土湿70%左右,30天左右就能生根,成活率在95%以上。
河北大学的张毅功教授先后四次在保定唐县的荒山上试验,共种植爬山虎类藤本植物工2亩,都获得了成功。他们从1997年开始爬山虎类藤本引入到公路绿化中,其护坡、美化效果显著。到目前,已先后在石安、石黄、京沈及京沪4条高速公路和边坡及主线隔离带上共栽植1200多万株,21O多公里长。
1997年吉林通化园艺研究所的孙冰涤、韩见为、李立才对长白山中的南蛇藤资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园林应用做了研究。在繁殖方法研究中,有性繁殖试验了用纸袋或布袋干藏法和砂藏层积催芽法进行播种繁殖。测定出苗时间在20天左右。无性繁殖试验了压条和扦插法,生根率极高。
罗铮在1998年就开始对南蛇藤、扶芳藤、三叶木通三种攀缘植物的分布、栽培以及园林用途做了初步研究。其结果表明该三个种适合引种于北京二区栽培,并可广泛地用于垂直绿化。
在北京,朝阳区绿化局与北京市园林科研所共同研究种攀缘植物扶芳藤。从2002年4月工6日开始在其24座立交桥上栽植常绿植物,并首次大面积在立交桥下栽种5万株洋常春藤和近万株新型绿化植物扶芳藤。这是首次在立交桥下绿化造景。据其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扶芳藤耐干旱、耐贫瘠,可耐高温40℃,在-21℃仍不落叶,终年不见阳光也能生长,非常适合栽植在北方。在桥体绿化中,因扶芳藤能利用气生根攀附墙面、石壁,有常绿、叶密生、整齐等特性可起到保护桥体、吸尘、降噪的作用。
在上海,近几年垂直绿化应用较多,上海的“绿村”工程等立体绿化效果十分明显。1998年7月1O日该市还颁布了《垂直绿化技术规程》,并于同年10月1日开始实行。这个技术规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垂直绿化已进入了一个规范标准化生产业的新阶段.它对藤本植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科学要求。
2000年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毛志滨、刘友良、陆小青、郝日明在《江苏垂直绿化植物可利用资源状况及其评价》一文中将攀缘植物分为三类:攀缘藤本,缠绕藤本,蔓生藤本。此外还对江苏城镇垂直绿化可利用36种藤本植物及可观赏性上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及描述。文中还特别对垂直绿化在江苏城镇绿化建设中的地位做了论述,对于藤本为主体的垂直绿化对丰富园林绿化的多样性,提高城镇园林绿地抗病虫害能力及景观质量做了分析。
在江苏,江苏省科技厅农村处于2000年8月下达,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担的《江苏省垂直绿化植物资源的收集、筛选与快繁与推广》课题,经过二年半时间的认真实施,筛选了一批适合江苏地区应用的优良垂直绿化植物,并对其生长适应性、繁育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有:
1、栽培试验、适应性及比较试验中,经过引进国内外攀缘植物50种和品种,根据其不同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将它们栽于不同立地条件下,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通过近三年的栽培试验,一些新引进的垂直绿化种和品种,如亮叶鸡血藤、川鄂爬山虎等,生长健壮,抗寒、耐热、病虫害少,在南京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也有一些如电灯花、蝶豆等,在春夏季生长良好,但不能露地越冬,在南京地区露地栽培适应性较差,只可用于温室和室内观赏。通过比较试验等,已筛选出了十余个新优垂直绿化种类。它们是金叶连翘(Forsythia suspense varaurea)、杂种凌霄(Campsis xtagliabuana)、川鄂爬山虎(Parthenocissushenryana)、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垂红忍冬(Lonicera xbrownii'Dropmore scarlet')、鹰爪枫(Holboelliacoriacea)、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亮叶鸡血藤(Millettia nitida)、菱叶常春藤(Hedera rhombea)、爬行卫矛(Euonymus fortunei var.radicans)。
2、快速繁殖试验中以扦插为主,用基质为泥炭:沙:珍珠岩以1:1:1的比例混合,插穗长度为5-8cm,结果为:扶芳藤类在1O天左右生根,而花叶类的扶芳藤生根要在15天以上,洋常春藤、常绿油麻藤、亮叶鸡血藤在25天左右,杂种凌霄在55天等。
在南京。市政府在2003年3月27日转发市园林局《关于在南京市开展立体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在今后三年推广立体绿化,即在城市道路沿线围墙、栏杆、高架桥柱等处栽植攀缘植物,形成绿色幕墙;城市主次干道沿线的单位全面破墙透绿。通过建设立体绿化,进一步增加城市的绿量和绿视率,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此实施意见中,其实施目标要求在三年中全市各主次干道基本实现垂直绿化,沿街道路的围墙栏杆绿化率要达到50%。城区内无裸露实档墙面,高架桥无裸露桥墩。在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到实施时应根据所处地段及材质的不同.选择爬山虎、凌霄、攀缘月季等相应的垂直绿化苗木。沿墙的垂直绿化应砌筑种植池,更换种植土,高架桥墩应制作护网,以利植物攀缘。在实施战略上,要求三年内全市主要公共建筑的屋顶绿化。
目前,我国南方一些省市也开始搞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厦门市1997年鼓浪屿的绿化工程中,就提出了“发展垂直绿化,提高园林绿化艺术,丰富岛上景观”。再如重庆、常州、南京的屋顶花园,成都、重庆的屋顶种植如扶芳藤、常春藤等,都有一定的特色和成效。
三、攀缘植物未来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现今城市高楼林立,绿地少,绿地景观差,而攀缘植物在改善空间环境方面魅力无穷,不仅在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上而且在垂直绿化上将有质的飞跃。垂直绿化为城市倍添魅力,因而攀缘植物受宠。研究其园林应用价值对当今园林绿化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