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竹子造景的误区

2008/6/1 14:42:28

由于竹子集动态美、色彩美、风韵美于一身。近年来,竹类造景风靡各地,一些地方还仿效“大树进城”的作法,掀起了一股“大竹进城”的热潮。
  然而,在这股栽植竹子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
  其一:不讲生态习性。没有做到适地适竹,在阴暗的地方和碱性土壤中栽植。
  其二:不讲原则。观赏竹造景常因不同环境、景观而定,但不少地方盲目追求大面积、大色块的竹景观。
  其三:不讲艺术性。表现在一味追求高大,有的竹子直径竟然有十几厘米粗,高达10多米,竹子的韵律美根本体现不出来。
  其四:不讲季节性。竹子栽植的最佳季节应在竹笋出土前20天至30天,此时竹子的成活率最高。而一些栽植者,忽视了这一客观规律,甚至在三伏天和三九天植竹造景。
  由于存在这些误区,种竹不但没有达到竹子造景的目的,而且造成一片片竹林成了“不死不活”的样子,等于插了一片竹竿。
  笔者呼吁,完美的竹景观既要有观赏性,又要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此外,还特别要指出的是,不同性质的绿地,所使用的竹子品种应有所不同。目前,许多地方不分绿地性质、景观功效等,千篇一律地使用毛竹、斑竹等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