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正在走入我们的视野

2008/6/1 14:42:54

 珙桐———“鸽子树”之美是人们所公认的,但若提到将其应用到城市园林中来,很多人还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近年来,随着河南等地对珙桐的大规模引种成功,以及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初步应用,珙桐正逐渐走入园林设计师、工程师的视野。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珍宝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总经理张尚武。
  记者(以下简称记):珙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给城市园林带来哪些新的亮点?
  张尚武(以下简称张):众所周知,珙桐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春季开花时两个张开的白色大苞片,犹如白鸽振翅欲飞,是“和平、友谊”的象征。其树形高大、美观,是园林中极其难得的春季观花乔木,它孤植可独木成景,丛植或列植的景象更加壮观。在欧美被誉为“北温带最美丽的观赏树种”。
  记:珙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首先是人们的观念问题。很多人一提到珙桐就认为它对栽培条件要求高,环境敏感性强,即便是科学引种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了。正因为部分甲方和设计师抱有这样的观念,不愿意“冒险”,珙桐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步伐非常缓慢。其次是栽培管理技术的问题,珙桐原产于深山密林,尽管生态习性十分强健,但对种植环境和栽培管理养护措施还有一系列独特的要求,近年来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已经基本摸清了其中的基本规律,但还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
  记:对于珙桐应用于园林绿化,不少园林植物书籍都持较保守的态度,有哪些成功引种应用的例子能够证明人们的担心仅仅是一种“误区”呢?
  张:在欧美国家,珙桐早已普遍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周恩来总理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时,就曾为珙桐作为当地孤植观赏树的美丽景观赞叹不已。而德、法等国家已经将其作为行道树使用。这些国家的气候条件与我国相比并没有特别优越之处,证明我国东西部很多地区完全可以种植。
  我国也不乏引种成功的例子。1980年,河南省郑州航空学院工程师张家勋成功地将珙桐引种于河南郑州,开创了珙桐北移的先河,并在1984年至1986年播种成活600株,至今长势良好。1986年,北京市园林局西南郊苗圃引种珙桐小苗20株,全部成活,并在精心养护下长大开花。1999年,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引种栽培珙桐,大部分顺利越冬,并于次年开花。此外,近年来北京植物园,清华大学校园,山东农业大学都有引种,成活率也都较高。
  记:珙桐的引种栽培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张:珙桐自然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2500米的山地密林中,叶片大而薄,夏季蒸腾快而量大,很容易因失水而造成枯死。因此,珙桐栽培应用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空气湿度以及夏季高温问题。珙桐幼苗要求隐蔽,盛夏时节有4小时以上的阳光直射即出现枯死现象。成年树要求周边的小气候湿度较大,特别是夏季,需要通过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和周围小气候的湿度。
  记:珙桐的耐寒性如何,对土壤酸碱性是否有要求?
  张:由于珙桐原生于深山密林,并不畏严寒,正常情况下,极端低温-15℃以上不会受到冻害。珙桐多生于山谷沟边,喜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但栽培实践证明,珙桐也有着广泛的酸碱适应性,在pH值小于或等于8的微碱性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