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苹果 >> 详情显示

苹果套袋的几个问题

2008/6/21 10:24:22

  (接上期)


  三、苹果套袋必须配套的几项措施


  套袋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措施,并非简单地一套一取,与其配套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项,那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套袋的效果。


  1、科学整形修剪,保证果园通透性良好。矮化果树以细长纺锤形为目标树形,半矮化和乔化树以小冠开心形为目标树形。冬季以长放、疏枝、少短截,适当回缩为主要修剪手法,枝芽量控制在6万条左右;生长季以疏枝、拉枝、拿枝为主要手法,注意对外围旺枝、背上直立枝、内膛徒长枝、剪锯口萌蘖枝的疏除,枝芽量控制在9万条左右。透光率达30—35%。


  2、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套袋果长期在袋内生长,见光少,与不套袋果相比较含糖量和芳香物质含量较低,风味较淡,应加强肥水管理来弥补这一缺陷。应按减氮增磷钾,补钙锌镁,多施有机肥这一模式进行。做到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微量相配合,基肥早施(9月上旬到采果后)追肥适施(发芽前,花芽分化前)根外喷肥常施(结合打药进行),力争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5%以上,各种营养元素适量平衡。一般要求每生产1公斤苹果,施1—2公斤优质有机肥。有灌溉条件的果园,保证在封冻前,萌芽到开花前,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浇三次水,以保证果树对水分的需要和水分的均衡供应。


  3、搞好疏花疏果,保证果园合理负载。在苹果花露红时,每隔15—20毫米留一健壮花序,坐果后根据果园立地条件,树体大小,长势强弱,确定负载量。一般旱地每亩1500—2000公斤,水地每亩2000—3000公斤,亩留果量在7000—12000个。蔬果时多留冠内果,少留或不留梢头果,多留果胎副梢强的果,少留或不留果胎副梢弱或没有果胎副梢的果,多留中长果枝上的下垂果,少留或不留短枝上的直立果。


  4、搞好病虫防治,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套袋前必须打4—5次农药,萌芽前打一次3—5Be°石硫合剂,可有效杀灭越冬病原菌和害虫,花前到套袋前喷3—4次农药,每次间隔期不要超过10天(多数杀菌剂有效期在10天以内),可选用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农抗120水剂、多抗霉素、宝丽安等杀菌剂,蛾螨灵可湿性粉剂、万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虫剂,结合喷药进行2—3次根外补钙,可用氨基酸钙、高能钙、氯化钙等。套袋后以保叶为主可喷2—3次波尔多液间插1—2次防红蜘蛛的农药,去袋后再打一次杀菌剂以防红点病发生。


  5、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去袋后,应摘除果子周围5cm以内的挡光叶片,3、4天后再摘其它挡光叶片,并进行转果。摘叶时应摘基部老叶,尽量保留枝条上部的功能叶片,摘叶量控制在30%以内。转果即将果子背光面转到受光面,转果尽量在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晴天应在下午3点后进行,以防日烧,有条件的果园在摘袋后可铺设反光膜,以便生产全红果。


  6、摘袋后喷药。摘袋后果面细嫩,抵抗力低,易感染病菌,最好在摘袋后2—3天喷一次大生M—45以防红点病发生。


  7、适时采收。一般去除内袋10天左右即可采收。如果在树上吊挂时间过长,颜色加深,亮度降低,果皮变粗,外观欠佳,商品价值降低,应根据着色情况分期分批采收。


  四、苹果套袋的导向问题


  目前,苹果套袋的情况异常复杂,有果农认识的问题,有纸袋厂急于谋利的问题,有经销商低成本易运营的经营理念问题,有管理部门业务不熟,只管收费不为民想的问题,有部分科技人员为厂家做虚假广告的问题,有业务部门指导粗糙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苹果套袋不能良性发展的后果。为了解这些问题,苹果套袋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的导向,一是从宣传和指导上,业务部门和科学技术人员必须倡导使用优质果袋,使成熟的套袋技术家喻户晓,严禁科技人员给纸袋厂家做活广告,必须加大处罚力度,组织专家对我省市场上流通的纸袋进行一次鉴评,张榜公布于社会;二是加大扶持使用优质纸袋的力度,对我省生产优质纸袋的厂家适当予以扶持,对果农补贴纸袋必须用最优的纸袋;三是管理部门要加大整顿纸袋市场的力度,打击低档纸袋的生产和流通,果业部门、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应联合起来监督纸袋的生产和流通,规范市场,保护优质果袋;四是从市场导向上,严格区别优质袋生产的优质果和劣质袋生产的劣质果,并且拉大之间的价格差。事实上优质袋套出的果子明显优于劣质袋套出的果子,在市场上价格高并宜于出售,果商要是稍微注意就可以区别开来。(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摘自:2005.8.30.2版《陕西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