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盐碱植物分类介绍

2008/6/3 11:29:02


在盐碱地上,常常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盐霜。当土壤中氯化钠、硫酸钠含量较多时,称为盐土;当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较多时,称为碱土。实际上,土壤往往同时含有上述几种盐,故称为盐碱土。土壤中盐碱过多时,就会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称为盐害。盐碱对植物可造成两种危害:一是毒害作用,当植物吸收进较多的钠离子或氯离子时,就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里的钠离子浓度过高时,细胞膜上原有的钙离子就会被钠离子所取代,使细胞膜出现微小的漏洞,膜产生渗漏现象,导致细胞内的离子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因盐分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还会引起原生质凝固,造成叶绿素破坏,光合作用率急剧下降。此外,还会使淀粉分解,造成保卫细胞中糖分增多、膨压增大,最终导致气孔扩张而大量失水。这些危害,都会造成植物死亡。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渗透压,给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力,使植物吸水发生困难。结果植物体内出现严重缺水,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无法进行;同时,还会出现细胞脱水、植株萎蔫,最后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的耐盐性一般都很低,如果土壤中含盐浓度达0.05%以上,许多植物就无法生存下去。可是,有些植物却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能在盐渍土上顽强的生长,人们称之为盐生植物。盐生植物具有各种抗盐的方式和巧妙的防盐本领,真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泌盐植物:泌盐植物又叫排盐植物,这类植物能像人出汗一样,把盐分排出体外。如柽柳属和匙叶草属的植物,它们生长在盐分较多的环境中,植株吸收大量盐分,但盐却不积存在体内,而是通过叶表面上的吐盐结构——泌盐腺,将盐重新排出体外。例如,一种叫瓣鳞花的植物,把吸收到体内的盐分溶解在水中,通过叶片上的泌盐腺将盐分泌出去,水分干后,盐的结晶就留在叶面上,经风一吹就散落下来,或经雨水一淋,就把叶片上盐的结晶洗得干干净净,这样就免除了盐分的危害。有趣的是,如果把这种植物分别栽在无盐分和有盐分的土壤中,您将会看到在无盐分土壤中生长的植株不泌水;而在有盐分土壤中生长的植株却有泌水现象。


拒盐植物:有一些植物即使生长在盐分较多的土壤中,也不会受到盐分的毒害作用,因为它们具有“拒绝”吸收盐分的奇特本领。这类植物一方面在根部细胞中积累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提高渗透压,使根细胞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它们的细胞膜对某些盐分的透性很小,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把盐分拒之体外。因此,在一定的盐分浓度范围内,根系在吸收水时,可以不吸收或少吸收盐分。这样,即使在外界盐分很高时,也不会遭受盐害。像长冰草、海蒿等植物就是如此。


稀盐植物:这类植物能够生长在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壤中,因为植物体内虽然吸收进大量的盐分,但是可通过迅速地生长,吸收进大量的水分或增加其肉质化程度,来稀释细胞中的盐分浓度,从而避免了盐害。如滨藜属和落地生根属中的一些植物就具有这种特性。


忍盐植物:有些植物能够忍受盐分的毒害,如盐角草、碱蓬等。其中盐角草是世界上最耐盐碱的植物,它能够生长在含盐量达0.5—6.5%高浓度的盐沼中。因为这类植物的细胞内有特化的原生质,能够把根系吸收进来的盐分排到液泡(又称为盐泡)里去;同时,它们还能抑制盐分从液泡里扩散,即不让盐分再回到原生质里去,所以又称之为“聚盐植物”。由于这些植物的细胞里含盐分较多,浓度大,渗透压高,因此能从土壤中吸收到别的植物难以吸收到的水分。


其它抗盐植物:除了上述四类典型的抗盐植物外,还有一些植物在体内能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然后通过根系排出体外,以中和根系周围的碱,从而减轻碱的危害程度。更妙的是,有的植物细胞内能形成一种奇特的清蛋白,这种清蛋白能与根系吸收进来的大量盐分结合,因此即可避免因盐分过多使原生质凝固而受害。


 


在盐生植物中,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金丝小枣。在我国河北东部和山东北部一带的广大平原上,每年春旱季节,不少地区的地表出现一层白花花的盐霜。这里的土壤含盐量高达0.3—0.4%以上,各种作物都难以全苗,可是金丝小枣却能正常生长,结出的小枣比非盐碱地上的枣还甜。因此,金丝小枣真不愧为抗盐碱植物中的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