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繁育优良樱桃品种让农民获益

2009/1/24 12:46:24

2008年,海淀区科委斥资60万元支持区组培室开展“樱桃品种资源调研、优良品种苗木繁育及应用”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樱桃是海淀人最早引进北京种植的水果,目前海淀区现樱桃面积10000多亩,年产量100多万公斤,产值4000多万元,以樱桃采摘为主的农业观光园达30多个。随着海淀区政府对农业和樱桃产业生机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科技人员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鲜美的大樱桃已成为海淀区的观光农业和最大的特色农业。


  樱桃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优良的苗木,这是决定樱桃产量和质量的先决条件。而海淀组培室承担区科委这个项目,对樱桃品种进行调研,研究新的栽培技术和标准化实验,培育出了优良品种,这个项目做的非常有意义,不仅能选出更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同时,还选出更适合的砧木,选出更抗癌病的苗木,对海淀区甚至北京市的樱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春霞是樱桃种植大户,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去年,她家的樱桃苗,由组培室提供苗木基本没死苗现象,苗木还生长得很好;组培室科技人员还经常到她家了解樱桃苗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提供技术指导。


  像这样获得科技支持而收益的种植户还不少,除海淀本辖区内,基地生产的樱桃苗木已经在顺义、怀柔和门头沟等地栽培应用等,受到了用户的好评。怀柔区杨宋镇西树行村的北京绿阳油雨种植园就是本项目的受益者。该公司200多亩地,主要进行果树苗木的引种栽培和育苗。2006年,公司从海淀组培室樱桃基地引进樱桃嫁接苗200多株、砧木苗6000多株进行示范栽培和嫁接育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公司引进的这批苗木栽培成活率很高,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同时,6000多株砧木也嫁接了早大果、布拉等10多个甜樱桃品种,由于砧木的抗根癌能力强,适应性广,嫁接苗长势喜人,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给该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社会名声和经济效益。


  在此过程中,区科委还积极支持组培室开展樱桃砧木苗繁育技术培训、樱桃栽培技术培训、樱桃嫁接技术培训、樱桃整形修剪技术培训、樱桃果实鉴定技术培训等活动。海淀组培室主任李春玲告诉记者,“通过集中授课、田间技术指导、实际操作观摩、技术疑难问题解答、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共培训了农民2000多人,培养技术骨干100人左右,提高了农民的樱桃栽培技术水平,培养了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


  樱桃是海淀最大的特色农产品,这个项目在海淀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今后长远发展来看,要对整个樱桃产业进行升级、提高品质,关键还是要选择优良的苗木。北京市科委农村处处长张光连评价说,“在海淀区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海淀组培室这几年开发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对海淀农业科研发展甚至北京科研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前北京市的樱桃苗木主要来自大连、山东,这次海淀组培室承担区科委的开发研究樱桃苗木项目很有意义,为未来樱桃产业在北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起到了一个强大的科技支撑作用。樱桃发展是阳光产业,对北京市甚至全国樱桃产业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支撑,也对海淀的农民增收致富起到带动作用。”(供稿单位:海淀区农委)